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莫言童年”为何引发网友热追

    《 文摘报 》( 2015年04月16日   05 版)
    莫言8岁时与堂姐的合影

    (图片来自孔庆东微博)

        4月8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黑白照片,并评论道:“某作家常写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

     

        眼尖的网友一眼就看出,照片中穿着对襟厚棉袄,大大脸盘,表情有些呆萌的小男孩正是如今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微博中,孔庆东评论道:“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对此评论,网友们争论得热火朝天。记者分别致电孔庆东和莫言,遗憾的是,两人电话均关机。

     

        莫言叙述照相经过

     

        在文章《从照相说起》中,莫言首次披露这张照片,完整叙述了照相经过。

     

        “这是我20岁之前惟一的一次照相。那时我正读小学二年级,课间休息时,就听到有同学喊叫:照相的来了!大家就一窝蜂地蹿出教室。我们围绕着照相师傅,都看迷了。这时我堂姐走到照相师傅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三角钱,说:我要照相。

     

        这时,好像是有人从后边推了一把似的,我一个箭步蹿到照相机前,与堂姐站在一起。老师和同学们都呆呆地看着我,没人说话。我骄傲地对照相师傅说:我们是一家的!

     

        这篇文章中,莫言还详细叙述了当时的生活:“那时的饭,一半是糠菜,要先把野菜放到石头上捶烂,将绿水攥出来,再搀上糠和那点珍贵的红薯面儿。”

     

        1962年的莫言什么样?他在散文《吃事三篇》中也有交代:“那时候的孩子,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小腿细如柴棒,脑袋大得出奇。我是其中的一员。”

     

        “20世纪60年代,我们一家没一个饿死的,全仗着我那位在供销社工作的叔叔。”莫言曾如此说,因为“最艰难的时候,是叔叔从供销社里弄回来一麻袋棉籽饼,救了全家的命。”

     

        网友众说纷纭

     

        有网友表示,单从照片看,说莫言“白白胖胖”,有些牵强。也有网友表示,文学虚构可以原谅,作家作品不能要求百分百真实。

     

        《从照相说起》中也详细描述了莫言当时的装扮:“我上穿破棉袄,下穿单裤,头顶上似乎还戴着一顶帽子。棉袄上的扣子缺了两个,胸前闪闪发光的,是积累了一冬天的鼻涕和油垢,尽管吃不到什么油水。裤腿一长一短,不是裤子的问题,是不能熟练地扎腰所致。”

     

        80后网友也跟着分析起来:“8岁孩子怎么着也有婴儿肥的样子,吃糠和野菜糊糊只要胃口好也能脸显胖,只不过那是虚胖、水肿胖!”农村网友也说话了:“农村的生活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即使家里再穷,小孩子也有一身可以拿出手的‘好’衣服。”

     

        一位50后网友在孔庆东的微博下评论道:“我是莫言的高密同乡,是50年出生的。莫言反应的饥寒交迫是真实的。您是60年代出生的,而且是生在东北,有可能不了解那段时间山东的状况。”

     

        (《羊城晚报》4.11 张璐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