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

    太空行走的惊魂时刻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28日   06 版)

        50年前,前苏联航天员阿里克谢·列昂诺夫在一次惊心动魄、充满危险的旅途中“走入”太空,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

        出舱容易回舱难

        1965年,为了抢在美国之前实现人类太空行走,前苏联在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冒险按预定时间让“上升”2号飞船升空。

        飞船入轨之后,列昂诺夫打开气闸舱的舱盖,把头伸出舱口,从容地穿过出舱闸门。在舱外他靠一条系索与飞船相连,离开飞船的最远距离在5米以上。

        真正的危险随之而来。地面气压训练室只能模拟距地球90千米高空的气压,而航天员走出飞船时周围则是真空状态。因此一个模拟训练中没有出现的情况发生了——他的航天服鼓了起来!

        当列昂诺夫结束舱外活动返回飞船时,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按规定程序,他应该先进脚后进头,然而列昂诺夫是头朝前进入飞船的,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在圆筒形的气闸舱中将身体转过来关闭身后的舱门。该舱断面直径只有120厘米,而膨胀的航天服长度达到190厘米。列昂诺夫拼命旋转着身体,此时他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90次,体温也急剧升高。他不得不冒着患减压病的风险,一再调低航天服内的压力,最后终于转过身来,将舱门关闭。

        从发现航天服膨胀到关闭舱门前后不过210秒,列昂诺夫所承受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却是难以想象的:他的体重减少了5.4千克,每一只靴子里积聚了约3升汗水!

        在生死中穿行

        航天服破裂 不久之后,美国“双子星座-9号”飞船升空。航天员塞尔南在太空行走时,由于身体过度用力,航天服的背部外层被划破,受太阳光照射,他的背部被晒伤,太阳光的热还损坏了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返回飞船时,塞尔南是在另一名航天员的帮助下才得以进入座舱的。

        太空里的呕吐 1969年3月6日,美国“阿波罗-9号”发射升空。第二天早上,当3名航天员吃完早餐准备出舱太空行走时,其中一人突然想呕吐。他赶紧找到一个清洁袋,将呕吐物吐到袋里。如果吐在袋外,呕吐物就会在飞船座舱内飘来飘去,不仅污染舱内环境,而且很容易被航天员吸入肺内,轻则引起肺炎,重则造成窒息。

        险些在太空飘走 1977年12月20日,前苏联“联盟26号”航天员格里奇科在气闸舱内监控着罗曼连科的太空行走。就在罗曼连科将头伸出舱门外,身体即将离开空间站时,他的安全绳索松开了,但他本人一点也没发觉。幸亏格里奇科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才没酿成大祸。

        还剩30分钟 1990年2月,“联盟-TMA”飞船升空并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7月17日两名航天员出舱修理飞船损坏的隔热层。他们穿的出舱活动航天服,有8小时的使用寿命。这次修理任务难度特别大,足足花了6个小时才完成,此时航天服内的消耗品几乎用完。他们急急忙忙返回气闸舱时,却发现舱门关不上。这一意外情况,又让他们花费了1个多小时。最后,当他们终于脱掉了航天服时,离8小时的使用寿命只差30分钟。

        太空行走关键在航天服

        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如果没有航天服一分钟也活不下去。由于缺氧,人可能在15秒钟内丧失意识;由于没有大气压力,人的血液和体液会像水煮开一样地“沸腾”,同时皮肤、组织和器官会向外剧烈鼓胀;如果在阳光下,温度会高达120℃,如果在背阴处,温度则低至零下100℃;此外,大剂量的宇宙辐射会使人患放射病。

        舱外航天服的作用是向航天员提供氧气、保持大气压力、排除二氧化碳、维持合适的温度,同时还可防止宇宙辐射、流星体和宇宙尘埃的危害。除此之外,航天服还保证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或其他航天员间通话联系。

        (《北京日报》3.18 凌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