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郑东新区的逆袭

    《 文摘报 》( 2015年03月07日   01 版)

        十多年间,周定友见证了郑东新区从蓝图变成现实,从芦苇遍地到高楼林立,从饱受质疑的“中国最大鬼城”成长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人的成熟城区。

        周定友每次出入郑东新区管委会办公楼,看到门口的商务外环路如织的车流以及周边日渐繁荣的新区,偶尔还是心生波澜。他曾和自己的同事,用铅笔、制图软件,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写字楼,绘出了郑东新区的蓝图,目前他出任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郑东新区的逆袭,在鬼城、空城日渐增多的当下,颇具典型意义。

        回应质疑  埋头苦干

        在郑州,以南北向的中州大道为界,不仅是新老城区的分界线,也是房价的分水岭。中州大道西侧,是郑州市老城区,每平方米房价大多在1万元以下。中州大道的东侧,即郑东新区,已经很难再找到1.5万元以下的房子。

        入住郑东新区几乎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意味着更高的个人收入水平、更好的生态环境、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当然,还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世界五百强公司,这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周定友说,郑东新区成立之后,他们在全省范围内招聘老师,目前除去大学,这里的老师多达3000人,共有70余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招生,在校学生超过5万人。

        而在郑东新区建设之前,该区域的总人口也不过5万人。2001年10月,周定友奉命前来郑州搜集资料。“那是我第一次来郑东新区这边,过去那个军用飞机场还没拆,跑道已经老化,停放着一些锈迹斑斑的军用飞机。机场旁边,有大片半人高、望不到边际的芦苇,非常荒凉。”

        自2003年郑东新区的建设正式起步,到现今,只有12年的时间。这期间,周定友亲历过太多外界对郑东新区的质疑,其中2009年到2013年期间,质疑声最盛,也曾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最大鬼城”。彼时面对这种质疑,周定友表示,我们只能埋头干活,把成绩干出来再说,“现在成绩的确出来了,整个河南最好的新城,应该就是郑东新区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00年6月28日,时任河南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市调研时指出: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三个月后,他提出要加快开发郑东新区,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107国道以东的郑州军用机场搬迁重建,郑州市曾设想对迁址后的老机场用地重新筹划利用,主要面向港澳地区招商引资,规划了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港澳新城”。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决。“我们给克强同志汇报以后,他明确提出两句话,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要高起点、大手笔。”

        2001年8月,郑东新区开始对外征集方案。最终,黑川纪章设计事务所的概念规划方案获得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多数投票,最终入围。周定友介绍,黑川纪章的设计思想包括九宫格和如意形象等传统文化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大面积绿地、流动的水系和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组团式发展等元素的融合。

        郑东新区规划之初,李克强即提出,城市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方案形成后,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固定下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服从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自行其是。

        当黑川纪章的规划方案通过后,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以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进行确认,并报国务院备案,以法律形式确保郑东新区的建设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

        从政府到市场

        规划只是一张美好的蓝图,从蓝图走入现实,起步之艰难在所难免。“12年前的郑东新区就是一张白纸,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下雨天,我们带客商前来参观,来的时候那条土路还能走,回去的时候已经过不去车了。”周定友回忆,郑州市政府只得通过土地滚动开发的形式,以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

        另外,又不得不采取一些行政性强制手段,“比如说,控制老城区的新建项目,凡是新开发的项目到东区来;高层建筑超过一百米的,到东区来。”

        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搬迁为例,该院已经在郑州市区选好位置,后来被要求搬到郑东新区。“虽说当时他们不太乐意,但还是搬来了,位置就选在金水路上,整个郑东新区最好的地段。现在他们倒是高兴坏了。”周定友说。

        在一块150平方公里的空地上再造一座城市,不可能完全依靠行政主导。周定友清楚地记得,投资信心的树立,还是源于外部,“那些外地的开发商,绿地、绿城、顺驰这样的,最早来郑东新区投资。它们对郑东新区的出色规划和它在中原地区的区域优势,都有一定的研判能力和乐观前瞻。另一个因素是便宜的地价,每亩地几十万元,每平方米的房子,成本也就一千多块。”

        这些外地开发商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逐步把信心向外传导,更多的资本开始流入郑东新区。同时,正处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河南,也为郑东新区提供了可观的人口净流入。

        (《经济观察报》2.28  张庆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