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奶农“卖牛倒奶”
从去年12月下旬起,广东不少奶牛养殖场,包括散户奶农,纷纷收到奶站或乳品加工企业的通知,自1月1日起,不再收奶。规模养殖场还能找到乳企来收奶,散户奶农则没有如此幸运。目前,只要是有散户养牛的地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奶现象。
广东一家乳企的有关人士坦言:“出于质量的考虑,我们从来不从散户处收奶。去年全球全国奶价不断下跌,广东乳企因为和牧场有签一年的合约,所以就算外面奶价下跌,大家仍按2013年年底订下的价格来收奶。广东奶价太高,如果养殖场不降价,广东乳企就会转而向河北、天津等地收奶。”
广东奶农倒奶一事出来后,网民纷纷留言评论:“能否组织市民去奶农家买牛奶?”
对此,广东省奶业协会副秘书长丘勇胜坦言,操作起来并不实际。首先,刚挤出来的生奶经过灭菌加工后才能饮用,市民自行购买饮用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其次,市民采购需要保证全程冷链,否则容易变质;再次,生奶不是卖完这批就没了,今天卖完了,明天奶牛还会产奶,那么明天的生奶谁来买?
如何避免“倒奶”悲剧
乳企对于奶农,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和价格,而奶农对乳企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和成本。目前应当推动的是将乳企和散户的关系从对立转为合作,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养殖场规模化之后,不仅仅有利于降低原奶的供应成本,还能够增加奶农与乳业之间的议价能力。
此外,乳企进入奶农的生产全过程,才能够掌握奶农的生产标准,这对于解决中国乳业长久以来的安全问题同样帮助巨大。而奶农与乳企形成合作,则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几乎是提高目前中国散户奶农集约化生产水平的唯一途径。
(《羊城晚报》1.10 陆志霖《新京报》1.13 郁慕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