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改革关键在落实公共服务
《居住证管理办法》结束了29天的公开征求意见,从内容上看,其许诺的9项基本公共服务、6项便利无疑是进步。但居住证能否改变中国2.45亿流动人口的生存现状,尚有地方、部门利益要协调。
从目前列入承诺的9项基础公共服务看,其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泛,医疗、社保、教育、就业、文体等均有涉及。但是,具体服务的内涵,则较为含糊。以“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为例,教育与考试其实是一体的,若不能在驻在城市参加中考、高考,那么这一条款的诚意显然大打折扣。至于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需要驻在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配比投入的大项,现实情形更不乐观。
关键还在于公共服务能不能普惠,户口本也好,居住证也罢,祛除了附着其上的权利与福利,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而已。若不能真正落实公共服务,则热热闹闹的居住证制度,恐有“画饼充饥”之嫌。(《光明日报》1.7 胡印斌)
政府服务不能与社会脱节
经过一周的沉淀,已经不难发现上海踩踏悲剧发生的关键节点。这次事故之前,上海方面取消了在外滩官方组织的跨年灯光秀,于是,外滩所在的黄浦区就没有按照大型活动的一般做法,广泛动员多套预案严阵以待。
遗憾的是,市民并没有跟从政府的指挥棒起舞,外滩跨年夜人潮汹涌,而安保力量不足,已经蕴含了踩踏事故发生的必然。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在上海有关方面的眼中,或许只有官方组织的大型活动,才叫“活动”,才会准备相应的预案,而民众自发会集的活动,就不叫“活动”,因而,也就没有灵活启动相应行政流程。
所以,在跨年夜,数十万人出现在外滩,却没有真正出现在有关政府部门、官员的眼中。以至数十万民众一脚踏空于政府部门与社会脱节的现实。(《新京报》1.7)
“领导重视”为何遭反感
1月2日,哈尔滨一处日杂仓库发生火灾。1月3日凌晨4时25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针对此次火灾发布了一份通告。这份585个字的通告,“领导重视”的内容占了近一半的篇幅,而最让人揪心的消防战士牺牲、受伤的情况几乎被一笔带过。对此,不满之声不少。
领导的重视和努力难道不应该吗?对分内之事着墨颇多,甚至给人一种当作成绩宣扬的感觉,恐怕本身就有“丧事喜办”的倾向。火灾当前,表功优先,怎能不让人反感?尽管这是一份连夜推出的通告,但不知执笔者是否考虑过,这通告到底是给谁看的?领导名字一个不落,排列顺序完全正确,措辞表述高低有别。这么一段“领导重视”的“八股”表述,与其说这是面向公众的情况通报,不如说是对上负责的工作报告,带有明显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态。
说到底,人们反感的不是“高度重视”,而是这种不顾公众心理需求的生硬表达,以及这种表达背后的权力傲慢。(《工人日报》1.6 张世光)
“水攻”露宿者是城市治理下策
在广州江湾大酒店写字楼面对珠江的一侧,有50多米长的长廊。最近,此处悄然安装了十几个喷头,每隔3米一个,每次喷洒就把地面全部覆盖。原先露宿在喷头下的近20名流浪者被迫离开。
街道说,以往通过巡查、设置花基阻挡物等手段,甚至还有送衣物希望引导露宿者离开,均没有成功,才用上喷水的办法,希望收效。可见,喷水和天桥底曾经大量出现的铁网、水泥锥在功用上非常相似。喷水貌似没有明显的攻击性,甚至还有清洁卫生的假象,但内在动机同样是以驱赶为第一要义。
定时喷水的确是立竿见影地驱逐了露宿者,但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美化城市,显然缺少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不仅如此,露宿者寻找的“新居所”会不会更不堪,蕴含更大的公共安全风险,这恐怕并非杞人忧天。 (《羊城晚报》1.6 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