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03日 星期六

    372潜艇究竟创造了什么奇迹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03日   03 版)
    “海中断崖”现象示意图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对海军372潜艇官兵群体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或许你会心生疑惑:一次和平时期的自救成功为何要大张旗鼓地表扬、372艇官兵创造的究竟是什么奇迹?

        “海中断崖”

        茫茫大洋,水下情况千变万化。在温度、盐度和洋流影响下,在同一深度,海水密度和盐度会突然变大或变小。密度和盐度大的区域浮力大,反之浮力就小。这就是所谓“密度跃变层”和“盐度跃变层”,两者很可能会是叠加的。

        在“断崖”处,正是海水密度、盐度突然变小,浮力也随即减小。潜艇突然进入盐度小的区域,浮力突然降低,潜艇迅速下沉,如同疾驶的汽车掉下悬崖,即所谓“掉深”。

        恐怖的是,潜艇向下掉时,还会有一个惯性因素。一旦下降超过设计的极限破坏深度,艇壳就会被强大的海水压强压垮。

        值得注意的是,在遇到密度、盐度的跃变层和洋流的影响时,潜艇常有往上浮、往下掉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通过均衡、加速等手段控制的。但这次372艇的深度很深,据报道是数百米,而且掉深剧烈程度比过去大得多,仅仅两三分钟内就掉了数十米深度。而且,当时海域水深达3000多米。

        以372艇所属的基洛级636M型潜艇为例,如果其当时航行在200米深度,而极限破坏潜深是350米,艇员们必须在潜艇掉到350米之前,让潜艇不再下降。否则就会被拽入无底深渊!

        “跃”出深渊

        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东部沿海大陆架边缘处作300米深潜试验时,就是因为掉深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129人丧生,造成潜艇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

        潜艇想要阻止“掉深”,有两个主要手段——一是及时获得浮力来上浮,二是通过舵面的流体动力作用来“爬升”。

        372艇掉深时,由于水压陡然增大,主机舱一根管道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喷入主机舱。电工区队长条件反射似地迅速关停工作设备,按损管部署下达封舱口令。第一时间把主电机断电、封舱、堵漏,所有人同一时间就近处置。

        常规潜艇水下潜航就靠主电机驱动螺旋桨。主电机断电,虽未损坏,却暂时失去了动力。这样一来,航速必然下降,潜艇艇首那对水平舵的流体动力,向上升的力道就会下降。这就更要靠紧急获得浮力来救命了。这是挽救潜艇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压缩空气尖叫着灌进所有水柜。当时主机舱里一片水雾,进水压力相当于几十个大气压,水柱猛烈到可以冲到数百米高的摩天大楼楼顶。在看不见、听不清、站不稳的情况下,3名战士依靠平时练就的娴熟技能,不到2分钟就封舱并关闭40多个阀门、关停14种电气设备,只花了训练手册要求的一半时间。

        3分钟后,在迅速下降了近百米之后,掉深终于停止了。悬停10余秒后,艇体开始上浮。最终,像一条巨鲸跃出海面!

        (《钱江晚报》2014.12.26 屠晨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