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收集个人信用信息“开放与保护”并重

    《 文摘报 》( 2014年12月30日   01 版)

        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6000亿元。采集、分析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判断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违约率的征信行为,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然而,由于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与人为设限,这项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从事征信业务的金电联行有过协助北京、上海等省市政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经历。该公司创始人范晓忻说,几次合作中,政府不愿开放数据,成为他最头疼的问题。

        有一次,某区政府组织曾专门召开会议,动员工商、税务、公安、消防、武警等部门为金电联行提供数据。“那个会开了两个多小时,部门之间互相争吵。有的部门受上一级部门的管理,开放数据要层层上报。有的部门会说,数据开放涉及国家安全。”范晓忻说,政府坐在数据的金山上,却吃糠咽菜。

        他认为,数据开放是必要条件,希望政府设立准入门槛,让有实力的征信企业助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数据难以开放的反面,却是对公民隐私的侵犯行为日益猖獗。过去的征信机构主要依靠客户填报,新兴征信技术则无孔不入,全面侵入人们的生活。房地产、医院、电商等机构掌握的大量个人信息,常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廉价打包出售。

        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看来,对保护信息安全的理解应该转变思路。要防止个人信息被盗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问题不是规定征信机构怎么获取数据,而是如何合法地使用数据。

        (《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49期 蔡雯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