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怀念龙榆生先生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23日   05 版)

        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龙榆生词学四种,其中《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首次恢复原貌。另外,张晖纂辑的《龙榆生全集》也将在明年出版。

        重 逢

        直到张晖博士英年早逝,我才从新闻报道里知道,张晖兄用了极大的心力,做了龙榆生先生的年谱,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对龙榆生先生颇有创见的研究。

        我无数次回顾自己的少年启蒙时代,而每一次都将初识文学之美的起点归于龙榆生先生。当然,成年之后,阅读兴趣发生很大的转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再关注古典文学了。龙榆生早在我出生之前,便已离世,但他的生命,却透过他的著述,留传了下来,辗转影响到我。甚至于我的审美偏好,一定程度上都为龙榆生所塑造。但是我却一直吝啬于花时间去弄明白,龙榆生究竟是何许人也。直到其研究者张晖亦去世,才初读龙榆生自传《苜蓿生涯过廿年》,才开始了解龙榆生生平。此时,离我初读《唐宋名家词选》,已过25年。

        1902年,龙榆生生于江西万载县。这是内陆无数个平凡的县城之一,2009年,我曾在江西南昌、吉安、泰和一带游历,我航行赣江,登上滕王阁,又看了白鹭洲书院,终于没能抽出时间去万载县一访龙榆生故居,想来亦甚为遗憾。因为龙榆生最初的学历,是在万载县,其父龙赓言所创办的义学而已。但就凭着这个小学的功底,龙榆生辗转求学,不废进修,终成一代词学大师。

        我们现在来看,龙榆生一生,甚为传奇。以小学之学历,终成一代名教授,也是一时之佳话。他受业于黄侃,与陈石遗老人以诗词唱和,成为朱强村衣钵传人,每一步都是奇遇。然而这在龙榆生先生那里,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似乎他就是为此而生。

        启 蒙

        在我所有的关于读书的回忆文字中,我都把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作为启蒙读物,作为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单单带我走入了古典文学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化了我,使我从一个乡野男孩,得以初懂文学艺术之美,从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与龙榆生相比,亦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与《唐宋名家词选》相比。

        大概是在1988年下半年,我在老家考进了一个普通的农村高中,并成为班级的图书管理员。那一个傍晚,我又在书架前逡巡,鬼使神差的,我在这一排书架的倒数第二格,发现了这本《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我就在灰尘之中拿起了它,第一个动作是掸去书背上的尘埃。但就这么神秘,在1988年的一个傍晚,一个乡野男孩,猝然遭遇了他此生将要遭遇的第一位诗词名家。

        第二年,我在镇里的图书馆,找到了龙榆生的第二本书,《唐宋词格律》。这两本书,成为中学时代最爱。我因此而略懂平仄韵律,竟然也做起了倚声填词的事情。

        再后来,我读到了清代的“词学中兴”,其中以朱彝尊、顾贞观、纳兰容若等为最爱。这自然也是拜龙师之赐,是我在大学时代之初读的。不过那时候已经开始打开视野,精神世界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诗歌了。但那种诗性的光辉,一旦被初次照亮之后,此生便永远沐浴于温暖的柔光之下。这种体验,从读古典诗歌,到读西方近现代经典,都是一以贯之的。

        悲 吟

        1966年,龙榆生逝于上海,时在抄家之后。我不敢想象,面对世道仓皇,龙先生心意如何。我想到他写于1943年的自传《苜蓿生涯过廿年》里的一段话:我虽然也做了许多“卖力不讨好”的呆事,受了许多的苦难和打击,却是并不后悔的,只恨“岁不我与”的经历日衰,以致无“力”可“卖”,那才是“志士之大痛”呢。

        龙先生一生颠沛,从小学教员做起,辗转流离,幸得多数时候在大学执掌教席。他主编《词学季刊》,执当代词坛之牛耳,又因私人关系曾在汪精卫政府做事,坐过牢,被特赦,1949年之后一度成为毛的座上宾,被打成右派,又被摘帽,终于寂然死去。

        而龙榆生去世,年仅64岁。这一年,离我这个乡野男孩出生还有7年,离我第一次捧起他的著述,还有22年。

        龙榆生先生将最纯正、最美好、最典雅的古典文学,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这样的古典文学为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构筑了一个自足而美好的世界,有这个世界,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有这个世界,我可以遁入其中,遮挡所有外来的干扰,从而建立一个强健的自我。

        (《新京报》10.11 蔡朝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