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17日 星期四

    甲午战争的关键是什么

    翁万戈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17日   06 版)

        甲午战争不是“主战”与“主和”两派的问题,而是强邻压境之际,抵抗与投降的问题。晚清时,中国较之日本是大国,但腐朽已深;日本是小国,但自明治维新,即蓄志征服中国,积极准备。其初步是占领朝鲜,然后灭除中国海军。清廷有识者自应看出这侵略的计划。只有抵抗,才能图存。所谓“主和”,只是顺从敌人的计划,步步投降,到灭亡为止。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早于日本。其“分水岭”为鸦片战争。到1842年8月初中英签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以后又加上各种特权,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勒索。总之,投降政策的结果是一个无底洞,实际上以亡国为止。

        《南京条约》刺激了林则徐和魏源的近代化思想,把陈旧而行不通的“以夷治夷”策略改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是日本明治维新所走的道路。但中国那时的基本问题是清廷已腐朽到不可救药,而大权揽在已入晚年的慈禧太后手中,甲午正是她六十大寿的一年,自然倾向于主和,以享受歌舞升平的“盛世”。

        但最不幸的是,日本趁朝鲜内乱出兵,伺机占领这个中国的属国。1894年7月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扶立了傀儡大院君,与中国绝交;然后在汉城以南的牙山偷袭其口外的中国海军及运输船,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这也表现了日本侵略时惯用的“偷袭”战略——这一战略此后被反复使用,一直到1941年企图毁灭美国舰队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其实,论甲午战争而以清廷主战、主和两派为重点,是不了解历史的表现。日本不宣而战,中国没有选择,只能自卫。至于战而败,败而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为止,这是我们必须深思、详查及反思的。

        (《参考消息》7.2 翁万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