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相当严苛”的公务消费规定,吃、住、行、游无一例外不受限制。有学者曾估算,若按规定执行,各地新一年的“三公”经费会有大幅下降。然而,随着各地财政预算报告的出炉,这一乐观的预期面临较大落差。
截至1月23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召开“两会”。会上亮相的2014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中,广西、山东、江苏、宁夏等地降幅约5%;广东、北京、湖北、上海、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而山西、福建、四川、天津、重庆等地则没有明确比例。
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舒说,“三公”及行政经费每年压缩5%是中央政府多年的承诺和要求。由此可见,今年“三公”经费的压缩比例与往年相比,并没有额外突出的力度。以广东省为例,其2012年降幅为13%,与今年压缩比例相当。
每每地方晒“三公”决算时,总能看到“节约多少”云云。公众费解的是,因为预算松给多了自然有结余,何来节约?实际支出不需要那么多,为何不直接在预算中砍掉?
长期关注预算公开的吴君亮说,类似的节约只能说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打“小算盘”。“这样相对宽松的预算约束,因为不愁没钱花,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纵容’‘默许’公款乱消费。”
(《新华每日电讯》《潇湘晨报》1.23 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