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微笑,一脉相承的眼神,只能说这是老奥巴马先生魔术师般的杰作。”美国著名记者雅古布斯曾这样形容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克·奥巴马·狄善九。
马克1965年生于肯尼亚,目前在中国经营咨询公司。为了更好地讲述家族故事,马克决定出一本自传,名为《多元文化:认识我自己的漫漫长路》。近日,马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第一次见面
1995年,奥巴马在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中提到过马克。
1988年,当时还是学生的奥巴马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陆,来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寻找自己的亲戚。奥巴马在书中把这次见面描述得非常隆重:家族的人专门找了一辆车把他接到家中,还和他一起吃了午饭。然而,在马克的记忆中,事情并非如此:
“那天我正在屋子里待着。妈妈突然跑过来跟我说:‘马克,你的哥哥从美国来了!’我们都非常诧异。”马克告诉记者,因为父母早已经离婚,自己很多年没有和奥巴马家族的人联系了。那次,他们并没有开车去接奥巴马,也没有和他一起吃饭,只是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马克与哥哥奥巴马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太多温馨的场面。马克告诉记者,奥巴马非常爱父亲,自己恰恰相反。“我亲眼看到我的爸爸打我的妈妈,而我却不能保护她。我恨他。”而且,对待肯尼亚的感情,自己和哥哥也有着内心深处的差别。那时候两个人都年轻气盛,见面时在这些问题上有分歧在所难免。
很近又很远
2007年正式宣布竞选总统后,奥巴马的肯尼亚血统被媒体挖了出来。“他成了我的骄傲。”马克说道。
第二年,马克在美国见到了阔别20年之久的哥哥。“噢,马克!你的胡子去了哪里?”这是奥巴马见到弟弟说的第一句话。而马克则反问他:“你的头发去了哪里?”奥巴马说:“去了理发店。”随后,他张开双臂给了马克一个非常大的拥抱。
这次见面被马克理解成是两兄弟之间的和解。马克特意从中国带了一幅自己写的书法送给哥哥。马克用行草写了“天涯咫尺”4个字,还在两边分别写上了“巴拉克”和“马克”的名字。那次见面快结束时,奥巴马告诉马克:“我会在中国再次见你和你的妻子。”
2009年,奥巴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然而,这次北京见面却让马克觉得有些沮丧。
“经过了严密的安保检查,我和妻子被安排在酒店的一个小接待室里。”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马克突然听到外面有嘈杂声。紧接着,他就看到了奥巴马那张严肃、冷静的脸。
见到马克,奥巴马本能地伸出手,想要和他握手。而马克没有理会这只伸来的手,而是拥抱了哥哥。
“你好吗,马克?”奥巴马问。“很好,伙计。”马克回答。他原本希望这句昵称能引起奥巴马的回应,可奥巴马什么都没说。
那天,马克和奥巴马坐得非常近,甚至能看清奥巴马衣服上的每一处针脚。可是,他完全不知道哥哥在想什么。“我觉得他心不在焉,就好像一个人从早上起来开始喝茶,一杯接一杯,一直喝到茶没味,而我就是那第100杯茶。”
整个见面过程,奥巴马只笑了两次,分别是在马克给他看生母露丝和老奥巴马照片的时候。
那一刻,马克感到自己与这个哥哥好像还有着难以缩短的距离——奥巴马就像《呼啸山庄》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一样,让他感觉不寒而栗。
“可能是他太忙了”
更让马克迷惑的是,奥巴马稍后在接受CNN采访谈到马克时说,“我跟他不是很熟,两三年前才第一次见面”。马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或许那只是面对媒体时的说辞。”
回到深圳后,马克给奥巴马写了一封信。信中马克首次对哥哥坦露心迹:“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分歧。你的选举改变了我,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家乡内罗毕。你一直在追寻父亲的灵魂,而我千方百计想要远离他。在理解自己的道路上,我犯了很多错……”
信件送出后,奥巴马一直没有回应。2010年,马克在印尼见到了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米歇尔对他说:“噢,马克,我知道你。你是那个迷失的人。”马克笑笑,默默地把这个评价当做对那封信的回应。
因为在要出版的书中“表达了一些哥哥可能会不同意的想法”,马克把初稿送给了奥巴马,结果和上次一样,没有任何反馈。“最近,我觉得他对其他家人有点冷淡,可能是他太忙了”。
(《环球人物》2014年第2期 黄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