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牡丹亭》,因为在最近这几年中,青春版、厅堂版的《牡丹亭》演出了很多次;大家可能也知道杜丽娘,这样一个美丽的太守之女,她的生死缘起都因为一个梦。其实,她做梦的地方并不远,就在她家的后花园。杜丽娘长到十六岁,竟然从来没有去过自己家的后花园,因为父母对她管教甚严,除了让她勤习女工,又请来一个腐儒陈最良教她读书。
但是,就在这一年的春天,杜丽娘读着“关关雎鸠”,“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她的青春突然间觉醒了。这样的一怀愁绪去哪里打发呢?小丫鬟春香告诉她:咱们自己家就有一个大园子,去看看吧。这一去,杜丽娘才猛然惊觉,就在几步之遥的自己家的后花园中,这一片春光,已经对她闭锁了十几年!她不禁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其实,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无非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着。如果你真的推开这扇门,虽然那可能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你好久没来过了,但是你只要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你便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于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梦想的东西。
在这样一个春天,杜丽娘看到了什么?她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觉得难懂吗?其实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都读过朦胧诗,汤显祖写的不正是朦胧诗么?春天啊是袅袅地吹来,摇漾得像细细的若有若无的线一样。只有这样细细的线缭绕于心,才会勾起那些剪不断、理还乱、丝丝缕缕的心愁。面对如许美丽的春光,杜丽娘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呢?于是,她似不经意地瞥了一眼菱花镜,一下照见自己的容颜。仅这一瞥,已然害得她心慌意乱,嗔怪菱花镜“偷人半面”,羞答答地把如云青髻都弄偏了。此时,杜丽娘更加犹豫不决,“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我能走出去吗?我将要看见的究竟是春光还是自己呢?自己一直关闭着的生命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能遇见什么样的愁绪和心事呢?这时候的杜丽娘并不知道有一个梦幻在等着她,她不知道自己的心会惊断在这个梦里,甚至会把自己的青春、性命全搭进去,而且是那么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此时的她,即使往外走一步都是那么迟疑!
一个美丽的梦幻
小春香对她说,小姐,你多么漂亮啊!你看你头上“艳晶晶花簪八宝瑱”,你看你“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多么光彩照人啊!杜丽娘说,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啊!追求这种完美、这种纤细、这种美丽到一种至美的境地,这就是我的天性。
主仆二人边走边说,已经走入了园子。接下来的,就是杜丽娘那个著名的唱段,她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可能有好多朋友对昆曲的了解就是自这四句开始的,我还记得自己当年就是读中学时第一次在课本中读到了这几句话。
这几句又是什么意思呢?“姹紫嫣红开遍”,在春天里并不稀奇,我们都看得见,但让人心惊的是,“都付与断井颓垣”。中国文学中有一种对比反差的写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样的姹紫嫣红、春光明媚,却无人欣赏,陪伴它的只有断井颓垣。这般情景,不正像这样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被闭锁深闺吗?一个年轻蓬勃的生命在种种礼教的束缚中,在她那种家庭教育的压抑下,她的心里有一种格外的激情和哀怨。
杜丽娘说,看看眼前的风景吧,“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时光一天一天流过,清晨,朝霞喷薄而出,黄昏,晚霞在一片暮霭中淡去,一切都在云蒸霞蔚之中,雨是丝丝缕缕地来,烟是一片一片地吹……所有的这一切就是“韶光”。但是韶光在这样一个被锦绣屏风遮着的佳人眼中似乎又很平常,因为它跟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外烟丝醉软”,春光无限,然而在她看来,春天总要抛人远的,牡丹花虽然繁盛,终归也要凋零,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能握在手里呢?于是,杜丽娘说,罢了,就算“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这样的一个春天“观之不足由他缱”,我不看了,回去罢。在心意寥落间,杜丽娘回房去了。人虽回到房中,心里的牵挂却转而更深,那样的一种缭乱愁绪让她渐渐入梦,这就是《牡丹亭》里最著名的《惊梦》。
太守的女儿杜丽娘,入梦去竟然见到了一个素昧平生的书生。书生柳梦梅,擎着柳枝,缓缓走来。杜丽娘也被花神引着倒退出场。一生一旦,两个人寻寻觅觅,在这苍茫世界上,不经意间撞在一起,回头看时,前世今生的冥定都在电光石火这一望之间。
杜丽娘说,这个小生素昧平生,你到这里干什么来呢?柳梦梅说:“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就是宿命中的相逢啊!我正是为了寻你而来,你是如此的美丽,而流年似水,会暗老红颜。你一个人还闭锁幽闺,自艾自怜,于是我特意寻你而来。你能说这两个人陌生吗?他们说:“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两个人蓦然相见的时候,却总觉得仿佛在哪里曾经见过。这个时候,用不着互通言语了,两个生命就这样鬼使神差地在一片花瓣雨中完成了他们梦中的相逢。
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幻啊!汤显祖在写这个梦的时候,正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但是这样的梦却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一种生命激情,一个真挚的人是必然要去寻觅一个真正的自己的。所以当梦中的柳梦梅要离去的时候,两个人依依不舍。缘定三生,可以说,此一梦当中包含了所有宿命的追求。
梦只关乎情怀
杜丽娘一梦醒来,竟然为这个梦而忧伤成疾,她要一个人到园子里去寻她的梦。寻梦,这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杜丽娘来说,“最撩人春色是今年”,经历了这样一个梦,她已经有所不同了。找到最后,她一个人倚在梅树下,“偶然间心似缱”,似乎想通了:“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我“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如果要爱就爱,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人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如果没有梦中情人,没有自己青春的寄托,那么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条性命我不要也罢,拼着自己的一番青春,将自己的一缕香魂就寄托在梅花树下吧。所以杜丽娘在一病不起的时候,为自己画了一幅写真(就是自己的画像),并嘱咐春香要将之安置在花园中。
杜丽娘就这样因情而死了。她死之后,柳梦梅拾到了她的写真,于是就有了“拾画”、“叫画”。再后来,杜丽娘还魂,他们终于成为了现实中的夫妻。
《牡丹亭》的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放大这个梦,这么不厌其烦地解说这个梦呢?因为这样的梦在今天的生活里实在是太奢侈了。
梦是什么?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在汤显祖看来,凡是有真性情的人都是可以有“梦”之人,这种真性情的人,在世上还是不少的。
余秋雨先生曾经对《牡丹亭》里的这段情做出一个很高的评价,他说,《牡丹亭》的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目的,因为它是至情,为了至情这样一个根本的终极目标,中间所有的荒诞、所有今天解释不清的情节都可以忽略,而去相信至情至性。这也是昆曲对今天的一种价值。
(《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著 中华书局2007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