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

    今夏为何如此之热

    《 文摘报 》( 2013年08月24日   03 版)

        进入7月,我国部分地区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其中江南一带超过35℃以上高温天气的日数甚至超过30天,历史罕见。

        气象学家介绍,从宏观角度看,今年我国南方出现持续高温的原因,首先是海洋受东太平洋海风量和印度洋的海风量偏低,整个西太平洋暖风地区海风偏高,有利于副高的增强偏北。

        其次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非常显著。如果大家有印象,东部地区在冬季是温度偏低的,很冷,可是唯独青藏高原的温度是很高的。同时,整个冬季到春季,青藏高原的积雪很少,使得高原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多。青藏高原到夏季的时候就成为强大的热源。这个热源有利于副高偏北、偏西,而且有利于华北降水,不利于长江及江南地区的降水。

        第三个原因要从中高纬度来看。从去年9月份的秋季以来,北极海冰相当少,处于近十多年来的低点。北极海冰减少,它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现在北极是副位强,有利于副高偏北,季风偏强,有利于华北降水,不利于长江及江南地区降水。

        第四个原因,全球变暖以后,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大,使得全球的副热带高压都有向北移动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得大气当中的水分循环加剧,也使得大气不稳定度增加。其中近地层,也就是对流层变暖最显著,而在对流层上层及平流层变化不明显,这就使得大气变得不稳定,水分循环加速,极端的旱与涝都容易出现,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随着全球变暖,极端事件增加了。

        我国夏季降水格局有两个主要空间分布形态:一个是“南涝北旱”,华南和华北降水情况完全相反,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华南降水多,华北降水少;一个是“三明治”形态,华南偏多、江淮地区(从长江中下游到淮河一带)偏少、华北也偏多,两头多,中间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格局“三明治”形态有所加强,主要位于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南方地区夏季降水总体偏少。最近几年,我国降水格局发生改变,北方降水增加、南方降水减少的趋势更为明显。

        (《北京晚报》8.11 蔡文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