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完成了名垂青史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而在浙江省诸暨市,一个非史学专业的年轻人,穷十年之功,七易其稿,用文言文完成了400余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
这部奇书的作者就是吴海京。
一个小人物的史学梦
吴海京痴迷《资治通鉴》,大学没毕业,他已通读了10遍。然而,每看到《资治通鉴》的结尾,吴海京就会因该书只记载到五代而深感遗憾。
2000年,吴海京大学毕业,因心系史学,他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乡考入诸暨市政法委成为一名普通干部。
生活安定下来后,他把所有业余精力投入到史学上。在研读《宋史》《辽史》《金史》之余,他将所读内容按《资治通鉴》的风格进行归纳。当他翻阅已有一定规模的读书笔记时,突然萌发一个念头:可否按《资治通鉴》的风格,编写一部《资治通鉴》续作?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前后有两朝皇帝支持,不但为其专门设置书局,还给他配备了5名助手。《资治通鉴》续作当属国家工程,凭一己之力,还是业余,这岂非痴人说梦?
然此念既萌,从此便在他脑海中盘桓不去。2003年春节,26岁的吴海京终于按捺不住了。
从此,吴海京下班回家,晚饭后即泡上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每天写多少不作硬性要求,晚上11点准时结束,保证不影响次日工作。要完成既定的目标并不容易。《资治通鉴续纪》从宋建隆元年开始,中间跨越辽、金、蒙元、明、清诸朝。诸暨毕竟不是大城市,查找资料十分不便。吴海京就利用到各地出差的机会搜罗各种史书。
由于写书全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吴海京推掉所有社交应酬。渐渐地,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
十年完成鸿篇巨制
从2003年春至2009年7月,400余万字的初稿完成。
接着,吴海京开始修改书稿。在初稿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二稿重点是考证、分析、辨别,同时前后对照,系统撰写。2011年10月,二稿修改完成。接着,三稿对文字语言的加工又开始了。随后又进行第四、第五稿……书稿完成后,校对是很费劲很枯燥的事。由于无法找到既擅文言又懂历史的人,400余万字的稿子只能自己一遍遍校对。
“那段时间,我一直不断地掉头发。”他对记者说。
由于太专注于写作,他无暇顾及家务,夫妻之间缺少交流。当他意识到为时已晚时:2012年,妻子带着女儿,与他离婚了。
2012年岁末,第七稿完成。至此,这部鸿篇巨制全部完成。书稿完成后,他先后投给几家文史出版社,均无回音。
是此书没有价值?显然不是。出版社的回答是:书太专业,没有市场。
无奈,吴海京决定自费出版。出版这部书需要10多万元,对吴海京来说,这是一笔巨款。无钱出版,十年辛苦的结果就是一堆废纸!
“书一定要出!”吴海京所在单位诸暨市政法委副书记杨永水说,“小吴,你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用担心,费用我们一起想办法。”
最后,在诸暨市委宣传部和当地企业的资助下。《资治通鉴续纪》于今年初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册,338卷,430万字。
为完成这部史学奇书,吴海京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
“十年时间,我虽然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投入其中,但我似乎活了一千年。用十年换千年,值得!我无怨无悔!”吴海京说。
(《光明日报》7.28 严红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