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各加四字评语: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忍耻求助;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知恩还礼;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仗义就难。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她跟贾府的地位完全颠倒过来。刘姥姥非但不是来求帮,反而是来解困扶危。刘姥姥看到荣国府抄家后的惨状,把被卖到妓院的巧姐救了出来,收为外孙媳妇。刘姥姥这样做,是知恩报恩。因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荣国府,贾府给了她帮助。
曹雪芹笔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文字已经失传了。根据《红楼梦曲》和脂砚斋的评语,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救助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现在通行本续书写巧姐是在被王仁、贾环、贾芸密谋卖给外蕃做妾时,被刘姥姥接走,最后许给一家乡村大财主。其实,这并不是曹雪芹的构思。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进荣国府、二进荣国府,文本和脂砚斋评语里边透露得很明确,我们从几方面看看:
一进荣国府埋伏刘姥姥三进救苦求难。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即第6回开头题诗、回末诗句、评语透露出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发生的事件。第6回开头有这样一首诗:
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这首诗什么意思?刘姥姥到荣国府来求助,是“朝叩富儿门”,但是富儿虽然很富贵,却仍然对自己的富贵不满足,这就是“富儿犹未足”,指的是王熙凤跟刘姥姥诉艰难,说“大有大的难处”。后来刘姥姥如何报答曾经给她帮助的“富儿”?当王熙凤遇难时,刘姥姥虽然没有能力拿出千两银子来报答她,但是刘姥姥对王熙凤的帮助胜过其亲兄弟。巧姐被狠舅奸兄卖掉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刘姥姥仗义行善救了她。
曹雪芹很擅长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贾母带着刘姥姥到大观园各地转,王熙凤的女儿和刘姥姥的外甥,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娃娃在大观园宴席相遇,当时还叫“大姐儿”的王熙凤之女抱个大柚子玩耍,看到板儿有佛手,就跟板儿要。板儿不给,巧姐哭了。众人用巧姐儿的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板儿看到柚子又香又圆还可以当球踢,就不要佛手了。作者借这个似乎是人之常情的小细节埋下了后文的伏线,那就是这两个小孩将来要成为夫妇。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还跟花袭人挂上了钩。红学家常注意贾府大人物兴衰,岂不知小人物兴衰同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有着反讽意义:
花袭人——昔日荣国府的家奴变成后来贾宝玉的“孟尝君”;
刘姥姥——昔日硬跟贾府攀亲变成贾国府正枝正宗的亲戚。
实际上花袭人在小说布局中有超出刘姥姥的特殊重要性:她虽然仅仅是贾宝玉的侍女,却始终参与贾宝玉的感情活动,进而起雕镂主角个性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袭人经历了从贴身丫鬟,到宝二爷准姨娘,到嫁宝玉好友蒋玉菡,最后在贾府败落时“有始有终”养活昔日主子贾宝玉的全过程。花袭人和刘姥姥,两个不可能发生联系的人,竟在怡红院贾宝玉房中发生了联系,可谓奇中叠奇。至于这两个人在败落时如何发生联系,曹雪芹有没有写都成了谜。
(《马瑞芳趣话<红楼梦>》马瑞芳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