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问题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从学科体系上历法应属于自然科学。但我国在教学安排和学术研究上,往往将其列在中国古代史里,使其缺乏了系统性和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年代等问题屡次出现错误。
张良去世年份即为典型一例。《史记》和《汉书》中,有以下关于留侯张良去世时间的记载: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
这段叙述没有明确时间。只能根据“后八年卒”的基点来推算。基点有两种可能:一是上一句话的“会高帝崩”,刘邦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去世,推算出张良去世于公元前187年。二是上一自然段开头的“留侯从上击代”,查阅《史记》中“留侯从上击代”的时间是“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推算出张良去世于公元前189年。
查阅《资治通鉴》中“孝惠皇帝六年”栏目里有以下记载:
“夏,留文成侯张良薨。”
这里,“孝惠帝六年”对应公元前189年。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年在换算成公历年时有可能对应两个年份,这就是绝对年份问题。由于《资治通鉴》说张良去世于夏天,而夏天不存在绝对年份问题。另外,张良的时代是以“十月”为岁首,直到汉武帝的太初元年(前104年)才以正月为岁首,而夏天也不存在岁首问题。从这两个历法原则看,张良去世只能对应一个时间,即公元前189年。
(《光明日报》8.5 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