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梁思成夫妇在李庄的往事

    《 文摘报 》( 2013年08月03日   07 版)

        李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城东20公里,紧邻长江南岸。抗战时因云集了中央博物院、中研院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十多家文教科研机构而声名远扬。

        李庄的张家祠堂是中央博物院等机构的办公地,抗战时从故宫迁出的大批文物就寄存于此,后来这批文物辗转去了台湾。旧时张家祠堂的主人是当地望族,祠堂建于清道光年,整个建筑古朴端庄。张家祠堂中的楠木百鹤祥云窗最为知名,每扇窗页用14两银子请匠人雕刻,而清朝当时正一品官员月俸银也才15两。

        如今的张家祠堂内的多数地方用以陈列抗战时期各大文化机构在李庄的历史印记。甚至还有梁思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对北京城所做的详细规划图及其说明。在学界众所周知的“梁陈方案”中,梁思成和陈占祥建议保留北京旧城,以三里河为中心建设新北京。他们认为北京旧城是一座规划严整,保留有众多文化古迹而且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古城,他们主张尽可能把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历史名城保留下来。时过境迁,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北京城墙被拆时,梁思成痛哭的情景。 

        营造学社办公地、梁林故居在李庄镇外十多分钟车程处,这里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面貌。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的办公室分居两侧,面积不大。梁家人的卧室里挂着文字展板,林徽因写给对日空战中牺牲的小弟的诗也收入其中。后院一间小屋堆放着各种杂物,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林洙的照片在杂物中很显眼,上面落了灰尘。

        其实在当时,大师们都是穷困潦倒的,他们只能一边饿肚子,一边做学问。那时傅斯年每餐只能吃一盘“藤萝菜”,有时只喝稀饭,实在接济不上就卖书度日。林徽因肺病越来越重,只能躺在床上,但依然承担了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并执笔写了五代、宋、辽、金部分。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是梁思成夫妇的好友,1942年冬曾到这里拜访老友。他在《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一书中记述了当时在这里看到的情景:“林徽因非常消瘦。傍晚五时半便点起了蜡烛。没有电话,仅有一架留声机和几张贝多芬、莫扎特音乐的唱片;有热水瓶而无咖啡;有许多件毛衣但多半不合身;有床单但缺少洗涤用的肥皂;有钢笔、铅笔但没有供书写的纸张;有报纸但都是过时的……我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门道,改善生活去了。”

        费正清看到此情此景后,提出资助林徽因到美国治病和工作,但梁思成夫妇拒绝了。费正清感慨地说:“我已经明白了,你的事业在中国,你的根也在中国。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是一种不能移栽的植物。”

        如今李庄的居民生活看上去是闲适的。一些人在街边乘凉,问他们是否知道当年傅斯年、李济、梁思成、金岳霖这些文化大师在李庄的往事,不出所料,多数人都知道梁思成,至于其他大师的名字,知者寥寥。某种意义,大师们只是李庄的过客,抗战胜利离开李庄后,又有几位大师重返过这里呢?

        (《北京晚报》7.27 吴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