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李家大院:晋商宅院之最

    《 文摘报 》( 2013年08月03日   07 版)

        中国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相较于皖南民居的朴实清新,山西的大院以深邃富丽著称。当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这样写道:“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其中,晋商的宅院更是将山西大院的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它们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而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阎景村的李家大院,称得上是晋南乃至晋、秦、豫黄河金三角一带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

        李家大院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共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南方徽式建筑和欧洲哥特式建筑三大风格,兼具晋南四合院藏风聚气、江南园林雅舍秀美、西式房屋透光通风的优点。

        南院是房主李道升的住宅,房屋采用砖木结构,二层为木板楼,中间有过庭,“院中有院,门中有门”,是典型的民间四合院风格。西院是公子李子用的宅院,共有正北瓦房11间,东西一字排开,也是两层砖木结构。与南院的四合院不同,楼前建有一个开阔的平台,平台下面是几座砖窑,窑顶较高,上面留有透气眼。据说,在窑顶上将粮食晒干,就可以直接通过透气眼推入窑中储存。李子用的这处院落与南院风格迥异,采用了许多西式建筑元素。例如客厅内砌有壁炉,门楼大门用铁皮包装。这与李子用曾经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氏为妻的经历有关。夫妻俩回到中国后,在李家大院共同生活了六七年。那些中西合璧之处,是由李子用亲自设计的。

        细观这两处宅院,便会发现李家人对读书十分推崇。在南院大门旁,刻有两则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西院的大门两旁则有一副阴刻对联:“三省台前设棋枰欢留纫友;一经楼上藏书籍遗训子孙。”李子用将其所住的二层称为“藏经楼”,存放书籍。

        据考证,大约在明代后期,李氏兄弟六人,将河东一带的土特产运到陕西的定边、靖边、安边出售。期间,兄弟六人发现,这三地不产棉花,当地布匹缺乏。而河东一带棉花产量高、色泽洁白,纺出的布精细耐穿,运到“三边”后很受欢迎。靠着这一生意,兄弟六人积累起最初的财富。后来,李家又经营起布匹、绸缎、药材等生意。鼎盛时期,李家的商店遍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诸省及太原、武汉、上海、天津等城市,经营的项目有食盐、日杂、药材、花栈,乃至后来的银号、票号等。

        目前,李家大院设有一展厅,再现了当年李家的布匹、绸缎店场景。在一张由万荣当地人宁保元绘制的清末民初阎景镇街道图上能看到,清末民初的阎景镇商业异常繁华,有理发店、饭店、杂货铺、旅店、中医诊所等,足见当时的繁华。

        除此之外,李家大院里还立着一座照壁,被称为“善”字壁,上面镌刻着各种文体、共365个“善”字。李家的先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后辈子孙一天一善、天天行善。受“善文化”耳濡目染的一代代李家人,生意做到哪里,善举便施行到哪里。

        (《人民日报·海外版》7.30 尹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