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7月13日 星期六

    中国美术生留苏往事

    《 文摘报 》( 2013年07月13日   05 版)

        1954年10月的一天,1000余名中国留苏生登上了火车。24岁的全山石就在其中一节车厢中。他的目的地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之一:位于列宁格勒的列宾美术学院。

        “250位农民的全年收成”

        1951年,全山石是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一年级的学生。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潮中,原校长林风眠因为“画的东西老百姓看不懂”而被免职。

        苏联文化成为国人追捧的时尚。公交车上张贴着学习苏联的宣传品,大街上的高音喇叭放着《喀秋莎》,年轻人争相朗诵高尔基的《海燕》。

        从这年起,中国每年都选派一至两千名留学生赴苏学习。留学的所有费用由国家全包,所需衣物由国家一次性供给,从中山装、皮衣到内衣、袜子,一应俱全,多为藏蓝色,只有一套淡粉色的西服,供毕业答辩和外事等场合穿着。

        全山石和同伴们每月领到的补助是500卢布。当时卢布对美元的比值约为1:1.1,因此,他们的生活费相当富足。每人每年的费用,用教育部长杨秀峰的话说,相当于“其时250位中国农民全年耕种的收获”。

        从不友好到融洽

        到列宾美术学院后,师兄李天祥等人带他们熟悉地形,帮他们安排宿舍。

        然而一年之前,社会主义“老大哥”们欢迎首批中国艺术留学生的方式并不算太友好。

        第一天到莫斯科,李天祥就丢了一个旅行箱。在“社会主义天堂”竟然会丢东西,这让他非常想不通。

        到苏联之初,常有苏联同学问他:“中国有橘子吗?有香蕉吗?”在他们的观念里,中国只有两样东西:沙漠和大米。李天祥用生疏的俄语告诉苏联同学,中国不但有橘子、香蕉,还有苏联没有的荔枝。新年晚会上,他与陈尊三表演了中国的近景魔术,苏联同学惊叹不已。从那以后,中苏同学之间的关系渐渐融洽。

        在宿舍里开展“整风运动”

        尽管身在苏联,留苏学生们却时刻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

        当时,留苏生与中国美协、中央美院等机构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把学习的情况、学院的教学方案向他们汇报。1957年,时任中央美院院长江丰筹建美术史系,留苏生把列宾美术学院相关材料寄回国内供他参考。但很快,江丰被划为“右派”,建系计划被推迟。消息传到苏联,留学生中最年长的罗工柳发表了一些反对意见,结果在中共留学生支部里遭到了批判。

        1958年,列宾美术学院的留学生还在宿舍里搞了一场小型的“整风运动”,互相作检查,人人自危。

        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双方展开论战,苏联同学和中国同学在课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互相指责对方是“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

        因为一心报效祖国,也因为意识到中苏关系不乐观,留苏美术生在毕业后都选择回国工作。

        停滞和复苏

        1960年,全山石毕业回国,在浙江美术学院(原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其他留苏学生大都进入中央美院。

        时逢三年困难时期,他抵达北京留苏预备部的第一餐,就是吃忆苦饭“洗脑子”。野菜、米糠混在一起,令人难以下咽。

        “文革”开始后,全山石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小子、赫鲁晓夫的孙子、修正主义的苗子”,被派到厨房烧水。其他苏联留学生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收藏的画册和自己的画作多被焚毁,创作停滞。直到文革结束后,留苏画家们才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上,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24期 郭凌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