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文化视点

    电视剧缘何续集难好

    《 文摘报 》( 2013年06月11日   05 版)

        按照好莱坞的市场规律,一部电影火了之后必然要出续集,续集火了以后还会出续集的续集,直到这套系列电影的观众缘耗尽,这个题材成为“废柴”。近年来,这个规律也开始作用于中国的电视剧产业,一系列成功作品接“二”连“三”推出续集:两部《大宅门》之后又有《大宅门1912》,《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后又来了《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遗憾的是,续集中威名不堕者寥寥无几,遭到观众白眼者大有人在。

        为口碑好的剧拍续集,投资人和创作者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开机的,最终的折戟沉沙或者反响全无是他们始料未及的。续集不如正传,往往是因为创作者尤其是编剧的表达欲没那么强烈了,而那些令观众失望的续集首先是剧本不够给力。

        《大宅门1912》被观众批评“没了宅门味儿”“不及正传好看”,有演员选择的原因,有调度、剪辑的因素,但编剧兼导演郭宝昌最有感触的是:“《大宅门》是我酝酿了40年的作品,宅门里的事我再熟悉不过,每个人物早就在我心里活了,不把他们写出来我憋得难受。但《大宅门1912》的剧本我写了好多版都不满意,因为我不熟悉民国时期的山东,最后是借助书面资料才完成了创作。”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一次得到验证。

        续集掉队的另一种情况是,创作者的自我要求降低了。前一段《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中途被撤片,直接的原因是收视率太低,追根溯源是创作和制作中的种种混乱,导致了作品啰嗦、苍白、前言不搭后语,最终被电视台和观众所抛弃。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实力不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版《新编辑部故事》:王朔和冯小刚当年以京味儿幽默和解构僵化意识的锋芒树起了一座高峰,后来者想延续其风格而不得,费尽心机另走他途没能走通。不能说新版的创作者不努力,但他们始终无法改变一个落差:王朔是改变了一代人言说方式的原创高手,而新版则只是东抄西摘网络段子,或者追着社会现象吐槽。在一地碎片的时代,惟有真正的建构能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6.4 李星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