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打拼十多年,张丽红(化名)现在手中共有5套房子。随着房产政策不断调整,她变得越来越不安:“这十年,从拼命买房,到现在拼命卖房,我这是折腾什么呢?”
半个多月前,张丽红开始在中介挂牌卖房,想在“国五条”落地之前把房子卖出去,她还四处给老朋友、老同学打电话,询问有没有人愿意买二手房。
节衣缩食买第一套房
张丽红在北京拥有的第一个家是在单位附近租的破旧筒子楼里的一个单间。1998年她和男朋友结婚,开始了一个小家庭的新生活。“在那个楼里住了5年。”为什么一住五年?只因为房租便宜,一个月才600元。
想起他们当年的生活,张丽红哭了,“600元的房租,水电费、电话费100元,吃饭200元,零花100元,这样一个月可攒下4000元,一年将近5万元。”200元的伙食费摊到每天不到7元,早饭中饭夫妻俩都在单位解决,还不敢要肉菜,晚上回家就是白水挂面,连个鸡蛋也不舍得放。“俩堂堂硕士,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北京买房,这就是代价。”
2003年,张丽红终于实现了愿望,如愿买了房,“80多平方米的两居,在东三环边上,1平方米7000多元,那时候房价已经开始涨起来了,我觉得实在不能再等了,因为攒钱的速度追不上涨价的速度,连首付带各种费用一共交了25万元,新房钥匙拿到手的时候,已经没钱装修了,就在水泥地上搭了个床垫住了大半年。”日子过得依然清苦,但是张丽红觉得“心里踏实了,敢生孩子了”。
疯狂加入抢房大军
在住筒子楼的时候,张丽红觉得只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到了幸福的上限了。“2004年,我生了儿子,休完半年的产假就把儿子送到河北老家让爷爷奶奶去带了,因为工作忙实在照顾不了。”
张丽红的丈夫在单位得到了一次升迁的机会,荣升处级,而她自己,被一个做猎头公司的老同学看中,挖到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一下翻了好几倍。到2005年,我们俩年收入加起来20多万元,生活一下子改善不少,可是以前节省惯了,改不了攒钱的毛病,这时候楼市被炒得越来越高了,我们也动心了。”
“没经历过那几年疯狂的楼市,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做百爪挠心。新闻里全是暴涨的消息,身边的人谈的全是房子。所有的财经专家都在建议,房产是最保值升值的投资,否则无法抵御通货膨胀,我们最终决定加入抢房大军。”
张丽红回忆“抢房”的日子,很多情景历历在目。一次,张丽红看中市中心的一套小户型二手房,总价100万左右,和房主签了买卖意向书,交了房主5万元定金。没想到过了一晚,房主就改主意了,“原来我看中那房子被一个煤老板给抢了,比我出价高10万元,还答应替房东双倍赔给我定金。”一个月后,张丽红买下了同一个小区的另一套同样大小的房子,花了120万元。
同时供着3套房
现在张丽红在外企已经升至高管,年薪80多万元,“你信么?这些年我手里从来就没有过多余的钱,一有钱就拿去买房了。”随着楼市的一路暴涨,张丽红坚信自己有钱就买房的投资策略没有错,最多的时候同时供着3套房,“我的公积金贷款,我老公的公积金贷款,还有一个商贷。”那时候,他们一个月还贷款就要4万多元,生活依然很节省,因为想提前把贷款还完。
以张丽红的收入水平,是典型的城市中产阶层,“可是我觉得我的生活质量还不如我家保姆呢!”每年只要一发了年终奖,别人置办年货去,她就直奔银行,提前还贷,到现在她还开着已经有8年车龄的尼桑,迟迟没有换车。“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家庭资产在不断增值,但是我的生活质量却并没有改变,甚至还不如以前。”
2010年,张丽红的儿子上小学,张丽红出手买下了她家的第5套房子,位于西单附近的一个学区房,50多平方米的一居,将近200万元,但前提是,他们一家三口将挤在这个破旧的小房里生活6年,由于地方太小,一家人只能睡上下床。
10年时间里,张丽红的房子从1套增加到现在的5套,是朋友圈中的投资高手,生活似乎欣欣向荣。可是她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得了抑郁症,抑郁症的病根还是在房子上。作为艰辛打拼的北漂一族,张丽红发誓不能让儿子再受这样的苦,一定要给他备好一份家业让他能够享受生活。张丽红听不进去什么“将来孩子要靠自己奋斗”的说法,“以北京现在的房价,孩子大学毕业之后要奋斗多少年才能自己买房?”她老是觉得房子不够,老是怕将来儿子没保障,最终焦虑得抑郁了。
担心重税急卖房
这几年,楼市新政不断出台,张丽红的心跟着上上下下,不安全感也越来越严重。随着个人住房按20%计税政策横空出台,丈夫的单位也开始查房产,张丽红的焦虑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她忽然觉得手里的房子像烫手的山芋。
“以前一直觉得给儿子多攒几套房子是安全的,可以住,可以租,可以投资抵押,可是以现在的形势看,征收房产税是迟早的事情,房子越多面临的房产税越重。”于是,张丽红又开始着急卖房。
虽然房产作为投资,张丽红是成功的,但是她觉得并没有从房子中得到什么快乐:“还贷压力压的人喘不上气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遭遇裁员,在家闲了一年,每天为一个月几万元的贷款发愁。”到现在,她还有100多万元的贷款没有还清。
(《北京晚报》4.1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