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4月06日 星期六

    毛泽东家居物品回故乡

    《 文摘报 》( 2013年04月06日   05 版)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在经历83年人生旅途后,毛泽东离人们而去,他没有把自己“还”给故乡韶山,但在1990年,他晚年用过的大部分物品又回到韶山故里。

    罗盘指向韶山

        1980年12月,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故居内部开放,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便将所保管的毛泽东家居物品送还,一部分复原陈列在毛主席故居内,一部分保管在菊香书屋南房柜中。

        毛泽东家居物品突出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个性、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依然保持着农民的俭朴:睡硬板床,穿布衣、布鞋,衣服打补丁……毛泽东家居物品中许多东西颇具代表性,如有73个补丁的睡衣、单腿眼镜、一边高一边低的木板床。

        中央警卫局对毛泽东的家居物品进行了大清理。人们感到,这些具有深刻纪念意义和极高文物价值的家居物品若不作更为妥善的保存,将日渐毁坏甚至消亡。于是,中央警卫局开始与韶山、延安、西柏坡联系,希望能够有个全盘接收的地方。

        1990年10月,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刘斌珍、保管部主任李淑云一行二人专程赴北京,提出想看看毛主席的家居物品。韶山来人对中央警卫局办公室主任贾振海表示:“毛主席用过的物品回到家乡韶山是最好的归宿。毛主席年轻时以日本人月性的诗赠给他的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伟人的身躯没有回到家乡,带有伟人印迹的家居物品理应回家!”贾振海说:“毛主席家居物品能否由韶山接收,还要由中办决定”。

    参观思故人

        随即,贾振海和毛泽东生前的工作人员周福明引领韶山来人前往丰泽园参观毛泽东的故居,也就是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菊香书屋四面各有一排房子,每一排都是五间。毛泽东的住房是未严格区分的两间,即卧室和办公室,中间并无隔墙。

        毛泽东正式搬到这里之前,卫士从居仁堂抬来一张高级弹簧铜床,毛泽东拒绝使用,让人更换为硬板床,就是那张一边高一边低的大床。床架上安着两个电铃钮,电线接往机要室和卫士值班室。毛泽东的卧室西墙根还放有四把椅子,供临时来汇报、谈话的客人用。

        菊香书屋西房北侧两间是毛泽东的藏书室。南侧两间曾放过乒乓球台,又是临时来客休息室。东房中厅是毛泽东办公时间用餐处,北侧两间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南侧两间是会议室。

        这里的布置围绕如何有利于工作和学习,没有一点不实用的东西,例如原有的盆菊,也被毛泽东撤掉。当然,毛泽东住进来之后,也因陋就简添建了一些必要设施,如在院子里盖间厕所等。但有些设施,毛泽东绝不让建。丰泽园的大门,多处油漆剥落,有的柱子连里边的麻皮也露出来,工人们搭起脚手架准备重新油漆,毛泽东制止:“告诉行政部门,这里不需要刷油漆,过几年再修吧!我住的地方不要像公共场所一样花那么多钱,搞得那么漂亮”。

        1958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有较长时间不在北京,有关部门趁机作了修缮,这就是现在人们能看到的样子。毛泽东回来后大怒,一气之下搬到宽敞简陋的游泳池。起初,因为一应物件还留在菊香书屋,他还回来住过几次,从1966年8月开始,再也未回来住过了。

    遗物归故里

        10月16日,中央警卫局正式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呈送《关于将毛主席在中南海故居的部分家居物品移交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请示》。10月24日,中办同意,批示下来了!

        得到中办的批示,韶山方面的人即着手准备接收。警卫局木工班3天里制作了13个大木箱,服务部送来250个纸箱,行政科提供了125公斤草绳、两大捆草袋,档案科腾出两个正在使用的木箱并送来一大袋泡沫塑料,甘家口印刷厂送来大量纸屑,广安门火车站欣然接受运输任务。

        11月6日,交接工作开始。周福明拉出一个沙发,他揭起海绵坐垫,大家发现垫子下布满圆圆的小洞。周福明说:“这些洞是我们用水管扎的。主席晚年怕热,扎些洞可以散热透气。”又说:“毛主席就是坐在这个沙发上会见了尼克松、田中角荣……”

        1990年11月23日,两个集装箱被吊运到开往湖南的火车上。几天后,毛泽东晚年的家居物品安全抵达韶山。据统计,移交给韶山的毛泽东家居物品共64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85件。

        (《百年潮》2013年第1期 龙剑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