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05日 星期二

    善读无字书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05日   06 版)

        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留下了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

        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一是读书。实践就是行万里路,就是要去读懂社会这本“无字天书”,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求知渠道。司马迁、李白、沈括、徐霞客,数不胜数的先圣先贤都是行万里路而有成就的例子。

        可惜的是,一些人有字书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两脚书橱”。《南史·陆澄传》记载: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像陆澄这样死读书读死书,难怪他写不出书来。

        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只知运用有形迹的事物,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音乐和读书的真正乐趣呢?

        (《人民日报》1.22 楚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