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02日 星期六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02日   03 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我在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小镇上。我改了行程回国,直接转机去成都。

        到了绵阳,我被分去做直播记者。

        我拿着在医院帐篷找到的几样东西——一个满是土和裂缝的头盔,一只又湿又沉的靴子和一块手表,讲了三个故事:男人骑了两千里路的摩托车回来看妻子;士兵为了救人,耽误疗伤,肠子流了出来;还有一个女人在废墟守了七天,终于等到丈夫获救。

        我拿着这些物品一直讲了七分钟。我说的时候同事史努比就站在直播车边上看着。看完没说话,走了。

        我知道他不喜欢。我说怎么了,他说得非常委婉:“你太流畅了。”

        “你是说我太刻意了?”

        “你准备得太精心。”

        “嗯,我倒也不是打好底稿,非要这样说的。”

        “不是这个意思,我当时看到你的编导蹲在地上给你举着话筒,心里就咯噔一下。他还给你递着这些东西,我就觉得不舒服,这么大的事儿发生了,不该有这些形式和设计。其实那些东西放在地上,也没有关系,或者,你停一下,说,我去拿一下,更真实。”还有些话,他没说。

        后来我看到网上的一些议论。

        那个等了七天的女人,终于等到丈夫获救,他眼睛被罩着。她想让男人知道自己在身边,又不愿意当着那么多人大喊,于是伸出手,在他手上握了一下。她说:“我这二十多年来每晚都拉着他的手睡。”

        他蒙着眼睛,笑了。她也笑了。

        我讲到这里,也忍不住微笑。

        有人很反感。一开始,我以为是这笑容不对。后来我看了一遍视频。是我在说这一段时,只顾着流利,嘴里说着,心里还惦记着下一个道具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直播的时间掐得准不准。我只是在讲完一个故事,而不是体会什么是废墟下的七天,什么是二十年的一握,我讲得如此轻松顺滑,不管是笑与泪,都带着装饰。

        这一点,观众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在绵阳,我们赶上了六级余震。跳下车,往九洲体育馆跑,那是灾民临时安置点。馆里八九千人已经安全撤离,只有一个人坐在里头。

        我走过去,他背靠墙坐着,也不看我。我问他:“现在这儿不安全,你怎么不出去呢?”

        他抬起头,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黧黑的脸,两只胳膊搭在膝盖上:“我老婆孩子都不在了,我还跑什么呢?”

        我蹲在那儿说不出话。他安慰我:“你出去吧,这儿不安全。”

        晚上的直播,我讲了这个细节。又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调子太灰色。

        这两次直播给我一个刺激,这两个细节不说不真实,可是笑和泪,这么简单地说出来,确也不扎实。有些东西是真实的,但并不完整。

        (《看见》柴静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