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数九寒冬,虽然气温越来越低,但坚持晨练的人依然很多。提醒广大公众,寒冷天气会导致一些疾病高发,因此,这个时候的晨练更应注意方法,以免适得其反,损害健康。
别太早 冬季很多人晨练时,依然像夏天一样起得特别早。为了抵御寒冷,运动也不知不觉地加了量,殊不知,冬季气候寒冷,清晨又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过量运动可能导致血管剧烈收缩,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天晨练时间一般在30分钟最适宜,不宜过早过长,要准备好急救药。中老年人则可多进行一些增强肌肉协调和柔韧性的运动,像慢走和打太极拳等活动,这些运动会保持肌肉、器官的稳定性。在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老年人最好停止晨练。
雾气中含有很多细菌和污染物,雾天应该停止晨练。
不空腹 早晨起床时身体处于低代谢阶段,若不在运动前作一些补充,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明显升高,从而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冬季晨练时,冷空气会对鼻腔、气管、食道起到暂时的降温作用,使机体出现“冷适应”。若锻炼结束后马上就吃过热的食物,会使得处于冷适应状态下的食管黏膜层及附近组织的血管,无法承受过烫食物的刺激,而出现暂时性的调节功能紊乱。应先喝一些温开水,让食道和胃有个适应的过程,避免造成损伤,同时避免吃过烫的食物。
慢性病患者如何锻炼 慢性病患者晨练之前,应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如伸展、弯腰和下蹲等使肌肉伸拉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时引起肌肉拉伤、骨折等情况出现,同时也使得心肺循环不会遭受太剧烈的影响。
心血管病人、肾功能不全、贫血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进行一些小运动量的活动,如打太极拳及室内活动等。
(《光明日报》2013.1.2 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