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杜近芳:此身只为京剧生

    《 文摘报 》( 2012年11月17日   06 版)

        杜近芳,原名陈玉华,1932年生于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师承王瑶卿、梅兰芳。从1951年起成为国家演员,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一团工作(中国京剧院前身)。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等固定合作,曾随团到多国演出。代表作有《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桃花扇》等,2004年获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出身贫寒巧拜师

        “我这一辈子就是被人卖来卖去。”杜近芳并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襁褓中被卖入陈家。父亲陈喜光在京剧界的学府北辰“富连成”学习,是头科喜字辈学员,工铜锤花脸。陈喜光对这个女儿异常疼爱,取名陈玉华,可惜终因家无隔夜粮,被迫将掌上明珠转卖他人。12岁那年,陈玉华做了杜菊初的养女,并改名杜近芳。

        做杜菊初的养女,唯一的幸事就是进入王瑶卿门下学艺。王瑶卿,人称“通天教主”,杰出的戏曲教育家,“四大名旦”都系出王门。甫进王家,王瑶卿之侄,为梅兰芳操琴多年、发明京二胡的音乐圣手王少卿就相中了杜近芳,主动教她梅派戏。叔侄两代共育一徒,加之刻苦勤勉,杜近芳艺术成长迅速。1949年秋,杜近芳搭李少春、袁世海的北京起社,应天蟾舞台之邀赴沪,主演《野猪林》的林娘子一角。

        临行前,王瑶卿拿给杜近芳一封信,“这封信带给畹华(梅兰芳表字),到上海就拜他为师吧。”这可吓坏了杜近芳,她害怕从此王瑶卿不再教他了。杜近芳不依不饶,硬要王瑶卿立字为据。“我教了一辈子戏,都是别人给我写字据,我给你写什么字据?”在杜近芳的坚持下,王瑶卿哭笑不得写了保证书,杜近芳如获至宝,满怀喜悦地登上了南下列车。

        走进梧桐掩映的梅宅,古灵精怪的杜近芳先考起了先生。她拿出一张《霸王别姬》剧照让梅兰芳辨识,梅兰芳认定是自己年轻时拍摄的,但又想不起是哪一年。梅夫人福芝芳端详半晌发现蹊跷,其中一处装饰不是畹华所用,杜近芳这才揭开谜底。“先生,这是我。”

        梅兰芳对这位初次谋面的女孩,印象不同寻常。《玉堂春》、《野猪林》、《霸王别姬》,三出戏下来,天蟾舞台70天客满,杜近芳名扬上海滩。梅兰芳看过演出后,爽快地答应收杜近芳为徒,还倒贴经费,举行了鸡尾酒会,为杜近芳做了一身旗袍,买了两双鞋,又请来4位记者拍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

        杜近芳在上海红了,杜菊初却不准备让她回京,打算卖到香港,杜近芳听到这消息后决定参加共产党。

        1951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下设实验剧团,杜近芳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北京。杜菊初恐吓她:“你可想好了。”杜近芳反驳道:“共产?我无产,钱都被你拿走了。共妻?共产党我见过,不是你说的这样,少来这套!”成了国家演员的杜近芳,自然不再是谁的私产。在王瑶卿家中,王瑶卿、梅兰芳作为见证人,杜菊初和杜近芳各执半张卖身契,当场焚化,她自由了。

        共和国几代领导人的京剧情缘,让杜近芳倍感温暖。一次,在长安大戏院演出《金断雷》,周恩来去看戏。这是一出京昆“两下锅”的戏,杜近芳结合南北昆的唱法颇有特色。散戏后,周恩来来到后台:“你就是刚解放出来的杜近芳吧?我看你挺有本事,怎么不唱田汉老的《金钵记》?”杜近芳说,自己那时年轻,又没文化,说话过于粗野了,“《金钵记》跟小人书似的,我要唱大戏!”周恩来毫不在意她的直率:“好,让郑亦秋带你去见田汉老。”杜近芳说:“半天唱法海钵里的故事?应当说白素贞哪!”总理说:“对,就叫《白蛇传》。”杜近芳还“得寸进尺”,“总理,您得替我跟田汉说一声,人家不知道我们是谁呀!”“不许瞎说,要叫田汉老!”周恩来像长辈一般地教诲。杜近芳直言,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田汉是谁!从朝鲜战场归来,田汉的剧本已写完,旋即搬演舞台。从《白蛇传》到《谢瑶环》,杜近芳与田汉留下了艺人与文人珠联璧合的佳话。

        2009年重阳节的演唱会后,杜近芳决意告别舞台。杜近芳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徒授艺,传承薪火。

        (《解放日报》11.12 王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