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中共党章修改的背后

    《 文摘报 》( 2012年11月10日   01 版)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称:“党章的每一次修改,往往是对当时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回答,它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演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10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为改革发展定调

        从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正式章程算起,到党的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先后15次制定和修改党章。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计算,中共党章共修改了六次。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此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

        由于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一系列重大决策需要以党的总章程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中共十二大对党章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比如,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同时,中共十二大党章第一次做出“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规定。而另一处首次出现的内容是,明确规定中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召开,此次会议对党章的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了修改,第一次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被写入党章。十四大在党章中写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十五大修改党章,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去。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老接替,此次会议修改的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的党章修改,亦补充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并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

        作为新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在2007年被写入十七大的党章。

        回应重大社会关切

        每一次中共党章的修改,都回应着重大的社会关切。

        以中共十六大党章写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例,这并非简单的词语上的描述,背后是如何对待民营企业家等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问题。这个问题,此前困扰执政党很长时间,一直到中共十六大通过修改党章时才彻底解决。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调动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刘少奇到天津进行了调查,发表了著名的“剥削有功论”。

        但争论并未平息,富农党员在当时甚至被要求退党。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中共八大。这次会上,邓小平指出:“党员必须是从事劳动而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人。”“八大”党章明确规定:任何从事劳动、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中国公民才能成为本党党员。

        改革开放后,个体户应运而生,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一方面,大量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群众,为响应中共的号召带头发家致富;另一方面,当时的政策使得他们受到批评,甚至要求开除党籍。关于这些问题的材料一直被送到最高决策层。

        中纪委为此连开六次会议,决定把两种不同意见争论上报中央书记处。最后,开除雇工党员党籍问题按照邓小平“三不政策”(即不提倡、不阻止、不宣传)和“看两年再说”的指示得到妥善解决。

        1989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中提出:“私营企业主同工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能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这个规定在此后十年直接影响到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地位问题。

        十五大之后,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到2000年前后,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的群体已经不容忽视。由于“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这个禁区存在,而背后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大有人在,要放开显然不那么容易。

        “我们遍查历史上关于这方面的文献,最后发现,瓦窑堡会议在对待什么人可以入党的问题上,有着非常明确的态度。”这个规定否定“唯出身论”的入党标准,既然如此,限制私营企业主入党的理论基础就不存在了。

        争论非常激烈

        同样,在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前夕,关于“市场”还是“计划”的争论亦非常激烈。

        在中共十四大报告起草的过程中,围绕着改革最终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问题,党内仍有争议。

        时任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回忆,“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就是被市场搞坏了,反对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声调很高,甚至跟走资本主义道路联系起来了,帽子很大。”

        陈锦华回忆,他到体改委正式上任以后,首先研究的就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3月20日至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4月1日晚上11点江泽民打电话给陈锦华:“改革的下一步怎么搞?你们是不是好好研究一下,给中央提个建议。”他还说,自己也在研究这个问题。

        4月15日,国家体改委选择广东、江苏、山东、辽宁、四川五个省的体改委主任在北京专门座谈改革设想,主要议题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座谈会开了3个半天。会上,五个省一致表示,希望中共十四大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有所突破,明确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后,陈锦华立即给江泽民和李鹏写报告。

        很显然,理论上的准备对此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中共党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战略思想的写入,每一次都意味着打破旧的意识形态禁锢,对改革开放的推进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八大修改中共党章,和即将写入党章的重大战略思想,亦将对当前的重大问题给予回应。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40期 申欣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