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朱践耳:音符写真我

    《 文摘报 》( 2012年10月27日   06 版)

        1955年,他留学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这一年,他33岁;

        1962年,他为一首小诗谱曲,由才旦卓玛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红遍大江南北,这一年,他40岁;

        20年后,他开启交响乐创作之路,走上先锋作曲家的道路,这时,他60岁;

        1999年,第十交响曲《江雪》在上交120周年音乐会上首演,此时,他已向80岁迈进……

        五十年代初,朱践耳被公派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朱践耳在苏联的生活非常紧张,每天都是十一二点睡觉。他的毕业大作,选择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三首,创作了大型交响乐《英雄的诗篇》。苏联老师评价很高,预定在莫斯科首演并录音。但刚要演出时,中苏关系紧张,筹备工作中止。朱践耳回国后,《英雄的诗篇》在“上海之春”演出,那时中苏关系有松动,中央电台还专门录制了一小时专辑。

        归国后,朱践耳对歌剧写作不适应,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按照自己的意愿作曲,不跟别人走,也不跟自己雷同。最近他编自选集,没有选入《唱支山歌给党听》,对此,他说“虽然脍炙人口,但属于通俗歌曲或应景创作,所以没有选入。”

        第十交响曲《江雪》的灵感来自柳宗元的同名诗作,4句诗就20个字。朱践耳说,“我借《江雪》来描绘垂钓的潇洒。就有限的观感来说,现在好作品不多,归根结底来说,音乐最重要的还是表达内心的感受。

        (《解放日报》10.19 伍斌 陈磊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