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美味是怎么来的

    《 文摘报 》( 2012年10月27日   03 版)

        人类对食物的嗜好不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享受”。对美味的嗜好既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感受,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烦恼。日本专门研究味觉和嗜好的“美味科学”专家伏木亨教授指出,人类在感受美味上的本能有以下四种类型:

        其一,是生理上的美味感。这是指人在品尝包含必需营养成分的味道时,所感受到的美味。这种感受是出于动物的本能。例如,人在出汗后就想吃咸味食品。以大脑功能而论,这是大脑中食欲控制中枢系统控制进食本能的部位在发生作用。

        其二,是文化上的美味感。这是由人类大脑皮质产生的、人类特有的美味感受。其典型例子就是,人在成年后仍会对幼时嗜好的食物味道念念不忘,或者在异国他乡吃到家乡菜时,总会觉得格外美味。

        其三,信息带来美味感。这也是由大脑皮质产生的、人类特有的美味感受。例如,喝高价的葡萄酒会觉得味道分外好。又如,苦味和酸味通常是“有害成分”的代表讯号,人类会本能地避免这两种味道。

        其四,糖和油带来上瘾的美味感。这种能使人上瘾的美味感,动物同样拥有。通过小鼠做实验会发现,喂食普通饵食,小鼠吃饱后自然会停止进食,不会发胖;而喂食精制的砂糖或油炸饵食,小鼠会控制不住胃口,结果就会发胖。这其实是大脑里的“奖赏”神经作出反应后的作用,砂糖和油会强烈刺激这种反应,带来难以言喻的快感,令小鼠停不下来地继续想吃。

        人类大脑存在同样的机制,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在日常饮食中要控油、控糖的原因之一。

        (《羊城晚报》10.9 轲之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