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6月02日 星期六

    “红楼痴儒”周汝昌

    《 文摘报 》( 2012年06月02日   06 版)

        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红楼痴儒”周汝昌辞世,终年95岁。

        红楼一入六十载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长于优渥的诗书之家,诗词吟咏,丝竹书画,无所不涉。

        时局维艰,求知不止。1939年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中间因战争辍学几年,至1947年复而入学。大学毕业时,他以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惊座四方,成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的第一名研究生。

        1947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外文系的周汝昌收到其四兄信函,言及他看到胡适之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提到敦诚、敦敏系曹雪芹挚友,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咏芹诗》。

        兴奋之余,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题名《曹雪芹卒年之新推定》,于1947年12月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胡适看到此文后极为赞赏,把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研究史料,托人送给了他。

        自此,周汝昌正式踏足红学研究。他在曹雪芹身世研究上接续发力,开始投入到《红楼梦新证》的写作中,历时5年,完成了《红楼梦新证》,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于1953年出版,三个月内再版三次,一时洛阳纸贵。

        贡献在于“大视野”

        晚年,尽管双目失明多年,红楼痴意难减,周汝昌平日里由儿女们照顾饮食起居,每天上午听儿女读书报后,便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红学研究。

        女儿周伦玲说,父亲视红楼如生命,平时与人交谈,吟出红楼诗句,虽捻熟于心久矣,却仍会如孩子般,情不自禁鼓掌赞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卧病在床,只要女儿为他读些与《红楼梦》相关的东西,就会看到他褪去倦容,兴意盎然。

        周汝昌毕生研习红楼,但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姿态,始终认为自己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面前,才疏学浅故捉襟见肘。他也批评当下的红楼研究都是形骸而无灵魂。

        今年年初,周汝昌出版了他的新著《红楼新境》,为口述之作。新书面世之后,赞词盈然,孔夫子网在四月份特意安排了他与网友在线交流,无论对方是怀着敬意而请教,还是以质疑批评的立场质问,周汝昌一律回以敬称:您。

        当时有人请他评价自己对红楼的贡献,周汝昌说:“我既不能王婆卖瓜,又不能假谦虚,所以几句实话直说吧,我最重要的一点贡献就在于我研究《红楼梦》是用‘大视野’的眼光和心态对待进行的。大视野相对于小盆景而言,《红楼梦》不是一个好玩的小玩意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因为它包含总结了我们民族的文史哲和真善美,是一个前无二列的最美的大整体。我还是没有高的水平和能力把这个问题讲得更好,但我的努力方向却是如此。”

        周汝昌不仅在红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诗词研究上德高望重,曾主持编订《宋诗鉴赏辞典》、《杨万里诗选》等。他亦工诗,多述生平感慨,作文时常有诗歌附于文末。 

        今年5月份,在雅琴诗社的聚会上,他当场吟诵诗歌,不知老之将至。如果说,贵族气质的最大特征是从容优雅,那么,把周先生称作是贵族,绝不为过。

        (《新京报》6.1 朱桂英)

        链接

        周汝昌一生共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包括《红楼梦新证》、《曹雪芹》、《曹雪芹小传》、《恭王府考》、《献芹集》、《石头记鉴真》、《曹雪芹新传》、《范成大诗选》、《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书法艺术问答》、《永字八法》等。

        其中,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为其首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丰富详备的内容以及开创意义在红学史上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其历经五十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