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4月07日 星期六

    马关谈判败在电报上

    《 文摘报 》( 2012年04月07日   05 版)

        最近,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经遇刺,一颗子弹射入他的脸中。他最终以自己遇刺为手段,迫使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减少了一亿两白银赔款。事实真的如此吗?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陆军占据压倒优势。战至次年3月,中国引以为豪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陆军倾国而出,兵锋直指山海关,京畿震动。此前主战的光绪帝,虽不情愿,也只得命李鸿章“作为头等全权大臣,与日本商定和约”。

        细心的谈判对手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偕子李经方等中方谈判人员抵达日本马关。日方安排的谈判地点在马关的春帆楼,是个小有名气的饭馆。代表日方谈判的全权大臣是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他们很细心,考虑到李鸿章已72岁高龄,特在他的座位旁添设了一只取暖的炭火盆;并将距离春帆楼步行五六分钟远的引接寺整理一番,供李鸿章居住。

        不过,大和民族的细心绝不仅体现在照顾谈判对手的生活上。一个并非人尽皆知的史实是,日方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手段,掌握了中方的一举一动。李鸿章对日谈判的所有想法及行动,都要向北京拍发密电,经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请旨。但是很不幸,中方的电报密码此时已经被日方掌握了。

        日本人的照会用了中文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与日本外务省曾反复磋商从朝鲜共同撤军问题。1894年6月22日,外务省送来了一份外交照会,表示日本政府不仅不撤军,反而决定增兵。这份外交照会被日方事先译成了中文。这其实是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因为这种照会本应是日文的。被谈判搞得焦头烂额的汪凤藻,显然没有过多地考虑外务省的这一反常举动,日军在朝鲜本已占优势,再增兵那还得了?必须立即电告国内。

        要知道,当时还没有无线电报,只有有线电报。在有线电报时代,密电都是各自译成密码后交电报局拍发。也就是说,密码是当时电报内容的唯一加密。日本送来的外交照会是中文的,中国使馆不必再日译汉了,直接按中文照会译成密码电报即可。因为往来密电只能送交日本电报局拍发,电报局照例会抄录一份副本。这样,日本外务省只要拿出中文照会底稿,与密码电报略加比对,中国使馆的密码便全被破译了。而清廷在整个战争期间竟一直没有更改密码。

        中方“密电”的意外作用

        由于日方破译了中方的全部密电,李鸿章的被动可想而知。

        日方后来主动将战争索赔额从三亿两减少为二亿两,传说是因为李鸿章从春帆楼步回引接寺途中,左眼下挨了日本刺客小山丰太郎一枪。但此言不确。

        李鸿章遇刺后,日方担心谈判受影响,对其极尽优遇,日本皇后甚至亲手为他缝制绷带,并判小山丰太郎无期徒刑,但为此作出的实质让步是停战问题。此前,日方草拟的停战条款是,如果要停战,中国应将山海关、天津、大沽三地交由日军占领并由中国承担驻军费用。李鸿章遇刺后,除台湾、澎湖外,其他各战场日军一律无条件休战了。

        此后,日方才提出赔款三亿两银,割让辽东大片领土、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等惊人的要求。李鸿章为之愕然,在将日方约稿条款电告总理衙门的同时,表明了自己态度,“日本如不将拟索兵费大加删减,并将拟索奉天南边各地一律删去,和局必不能成,两国唯有苦战到底。以上情节,并祈密告知三国(指英、俄、法)公使。”

        这个密电的内容日方当然也看到了。考虑到西方国家的反应,以及过高的索赔会引发中国“苦战到底”,这才减少了一亿两,并收缩了辽东的割让要求。

        当伊藤博文看到光绪帝命令李鸿章与日方签约的密电后,终于松了口气,任凭李鸿章怎样争辩与哀求,再也分毫不让。

        (《人民政协报》3.29 马长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