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在规划中提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对广大城乡居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也意味着购买力和市场消费潜力的增长。然而,每一次涨的工资,有多少被存进银行,又有多少用于了消费?
2011年初,央行公布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进行问卷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3元上升到了21810元,增长了63.5倍。而居民消费率反而从48.8%下降至目前的30%多。从2005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
有专家指出,民生与消费息息相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就要着力解决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当前,国家应该制定相应法规,促进劳动者工资收入合理增长。但实际上,社会保险与初次分配是密切相关的,如在企业,只要把所有的劳动者纳入到社会保险的范畴,实际上劳动者的所得就增加了。”
(《光明日报》2.18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