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邓小平访美首项活动:赴家宴

    《 文摘报 》( 2012年02月07日   08 版)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邓小平及夫人卓琳抵达华盛顿第一晚外出参加的首次活动,竟是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家,出席一场非正规的“聚旧家宴”。

        邓小平到宾馆之后,几乎没有休息,不到五分钟,换了一套衣服,便催促礼宾司安排出发去布热津斯基家。据说他特别嘱咐:“这个活动很重要。”

        在各方记者围询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杰罗尔德·谢克特(JerroldSchecter)终于公开解释。他说,这一项活动未事前公开,是因为它被列为非正规的一次特殊登门做客,没有归入邓小平的访问日程中。

        他讲述了前因后果:1978年5月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到北京与中国高层谈中美两国关系如何进入全面正常化的有关问题,在主要内容都取得共识之后,邓小平曾在颐和园设午宴款待这位美国来客。席间当二人具体讨论邓小平前往美国访问的可能性时,布热津斯基提到邓小平如果成行,届时也到他家中吃一顿美国式的普通晚餐。邓小平当时接受了访美邀请,并同意上布热津斯基的家去享用这一顿饭。后来行程定了,研究细节,最后的最后才安排在抵美的第一天第一晚依约赴宴。

        对邓小平来说,先去吃这顿家宴,是履行承诺。中方陪同前去参加的官员有: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夫人殷森、外交部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和夫人李友锋以及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另加翻译员冀朝铸。

        美方有美国国务卿万斯夫妇、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大使夫妇、奥克森伯格(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他曾是美国学界中国通)、霍尔布鲁克(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等。

        中美双方当晚到会的官员,亦是中美建交前的谈判者,怀旧说新,气氛融洽。当晚的主菜是由布热津斯基夫人亲自下厨做的熏烤牛仔肉,至于端菜、招呼,则由他们的三名儿女担任。

        席间也曾略谈政治。主人想向客人探风,邓小平则改守为攻,套出了美方担心的问题。原来,卡特备受国会批评压力,希望邓小平此行能尽量多添好感,化解美国上下阶层人士过往歧见,并为经济贸易带来诸多好处。

        在闲谈中,布热津斯基对邓小平说,为了达成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卡特总统在国会曾遇到困难,这尤其与参众两院议员中的援蒋势力故意制造的障碍有关。然后,他转问邓小平:“您在中国国内也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吗?”

        邓小平应声说:“有。”

        他的回答当然引起美方在场者的关注,都紧紧地盯住了邓小平。后来,奥克森伯格提及此事时说他在一旁以为:“这将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夜晚,看他多么坦率!我们将可以了解中国在制定此政策的过程中到底曾发生了什么事。”

        只是,邓小平停顿了一下,语带诙谐地说:“台湾有人反对我这样做。”此言一出,满座笑声。

        布热津斯基探知邓小平喜欢白酒,所以,他准备了名牌的苏联伏特加,还一再说那是苏联大使送的。后来,在敬酒时又说,这瓶苏联伏特加酒也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最爱喝的。据说,邓小平听了曾开怀大笑。其实,这话有弦外之意。先说苏联大使送的,再说苏联领导爱喝,但美国这位掌管国家安全的总统顾问却用来款待来自中国客人,邓小平岂能不乐?

        席间,布热津斯基曾发表感想。他说,中国人与法国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别的国家。邓小平马上机敏地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菜最好;在欧洲,法国菜最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家宴也是主客双方连串的智慧的较量。邓小平的回答不亢不卑,在外交辞令上做到大家满意。

        (《邓小平访美那九天》陈天璇著 新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