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1月12日 星期四

    文化传播中的“厚古薄今”

    《 文摘报 》( 2012年01月12日   06 版)

        今天,在迈向文化强国之路的进程中,我们该怎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对此,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

        童世骏说,对外文化传播中存在着“厚古薄今”的倾向。传统的文化符号,在对外宣传中肯定是要讲的,这无可厚非。记得有一年中国旅游年的标志用了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的符号,我觉得很好看。传统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但是不可能直接解决当今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成就中积淀着传统文化,但更多的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创新和创造。我们今天要把重点放在说明现代中国人有什么样的文化创造上。否则,越是津津乐道地向世界“炫耀”中国传统文化之厚重,就越有可能遮蔽我们实际上已经具有的现代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软实力。

        童世骏认为,有很多文化符号有助于展示中国当代的文化图景,像北京奥运会绚烂的“大脚印”、上海世博会鲜红的“东方之冠”、神舟八号、天宫一号,还有众多当代优秀的中国人的形象等。

        童世骏说,其实,外国人都很愿意倾听他们感兴趣的中国故事,都希望听到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为今天中国人取得那么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方人很想知道这些变化背后的精神因素,很想知道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思想后果,也很想知道中国学者如何理解这些变化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

        (《解放日报》1.6 林颖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