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央视手语主播周晔

    《 文摘报 》( 2011年11月12日   06 版)
    周晔在打手语

        从今年10月22日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共同关注》增设了手语主播,“这体现了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说。

        第一次“直播”

        尽管已经48岁了,周晔还像年轻人一样风风火火。精致的五官配上干练的短发、瘦高的个子,与人们头脑中对新闻主播的印象完全吻合。“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特教老师”,她更喜欢这样介绍自己。周晔的手很细很长,打起手语来柔和美丽。“手语就像流淌的音符一样,很柔很流畅,不做作不夸张。”

        别看现在对手语这么热爱,30年前,周晔可不这么想。1982年,高考落榜后,当教师的父亲介绍周晔去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当了名特教老师。

        入校第一天,她就被吓住了。聋人打手语“眉毛眼睛全在动,我当时觉得他们很怪,接受不了。”

        没几天,周晔听说长城饭店下面的一个公司招聘模特,她瞒着家里去应聘了。刚刚19岁的周晔,身高1米73,面容姣好,一试就中了。但是父亲坚决反对。

        由于学校缺老师,老校长李宏泰对周晔非常重视,特意指定学校手语最好的吴立平老师当她师傅。周晔是个要强的人,干就要干得最好。每天回家她都用手语打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不会的词就记下来,第二天去向师傅请教。

        有一次开全校会,李宏泰校长突然问:“哪位老师能上来翻译?”师傅在后面推了周晔一把:“你上去!”就这样,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直播”。

        2002年7月,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和东城培智中心学校合并成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周晔任副校长,两年后升任校长。

        用手语打出“卡扎菲”

        记者:16年前,您就开始做手语主播了,当时情况还记得吧?

        周晔:1995年,《共同关注》前身《本周》栏目决定配播手语,让聋人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李宏泰校长推荐了4位老师到央视去,经过翻译测验、试镜等筛选,最终留下了我和另一位年龄比较大的老师,那时是录播。这次是每天都有直播,难度大多了。

        记者:您跟罗京、王宁等人都曾合作过,手语主播和口语主播有哪些不同?

        周晔:口语主播在开始介绍今天的主要内容时候,语速往往会特别快,我必须跟上他们的节奏,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流畅。即使在直播时,口语主播也是可以休息的,但手语主播一直出现在屏幕上小框里,要不停地翻译。所以,体力一定要好。

        记者:做手语直播最难的是什么?

        周晔:首先是时间特别紧,6点开始直播,我一般5点20分才能拿到稿子。我得边看边在心里打手语,不会的地方赶紧查《中国手语词典》。其次是一些生僻词的处理,比如政治、战争,新闻里很常见,但在聋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要简单、形象地翻译出来。有的词《中国手语词典》里根本就没有,比如“卡扎菲”,怎么表达?中国手语有很多表现形式,可以用拼音表示,也可以仿字,用手指搭字。我就先打一个“k”音节,再用手指搭出一个“非”字,代替“菲”,意思就出来了。 

        记者:如果当初做了模特,人生会是怎样?

        周晔:(笑)女人都爱美,可美分成很多种。现在有些小姑娘去参加模特大赛,第一名能拿到200万元奖金。那种美,就是一个空壳而已。我教孩子们说话,而这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看着他们,我就觉得自己很美,这种美才是我想要的。

        (《环球人物》2011年第29期 黄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