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下热播的许多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常常出现帝号、谥号、庙号混淆的现象。比如电视剧在《唐太宗李世民》中,李世民竟高呼“我唐太宗乃一代名君”!殊不知,唐太宗乃李世民死后的庙号,生前何来此名?
那么,“帝号”、“谥号”、“庙号”、“陵号”、“尊号”、“国号”到底有何区别呢?
帝号——就是帝王的称号。在封建社会,帝王乃“九五之尊”,因此,他们的名字是不准直“呼”或直“书”的,必须找个替代词,这即是所谓的“避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号是“皇帝”,是秦始皇嬴政为他自己起的。
谥号——就是帝王死后,继任的帝王为死去的帝王另起的一个称号。另外,古代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有身份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也称为谥号。谥号带有一定的评判性,所以有褒贬之分。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庙号——帝王死后,放在太庙室内奉祀,特立名号,这便是“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继任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祖”、“宗”的这种用法,大体在唐朝定型。
(《北京晚报》10.21 刘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