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 文摘报 》( 2011年07月07日   05 版)

        “相声是一门艺术。”这是常常挂在相声演员嘴上的一句开场白。实际上,这句话已在广大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相声所以没了后劲儿,主要是好段子十分缺乏、好演员寥若晨星。优秀的戏剧、戏曲演员大都是在学院或学校多年“科”出来的,而相声演员大多来自稍有悟性、口齿伶俐的爱好者,他们缺乏扎实的文学基础,精湛的艺术素养,刻苦的创作实践。有点资历之后,大多又忙着“赶场”、“走穴”,使得大量平庸低劣的表演充斥舞台。

        很多相声新作是配合活动、忙于应景的“急就章”,缺乏戏剧结构的严谨有致、含蓄幽默,而往往是零碎散乱、东拉西扯、平白直露。在文字表现上,逗哏捧哏的契合不是丝丝入扣,而是任所欲为,甚至贯口和对仗的句子也很不讲究。相声作为口头文学,既要具有通俗生动的“口头”特点,又要兼备顺理成章的文学特色,二者不可偏废。语言枯燥的说教相声和轻率编造的庸俗相声都应受到抵制和批评。

        在表演艺术上,不少演员还年复一年地卖硬噱头、抖馊包袱、挖苦侮辱对方及亲属,并以为这就是“传统”。甚至无包袱可抖,就“嘻嘻”地讪笑;无悲戚可言,却呜呜地假哭,叫人肉麻。在使用学唱的“柳活”时,有的演员明明嗓子不好,学得也不很像,却唱起来没完,有时竟到了声嘶力竭的程度。

        相声艺术最擅于揭露和讽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存在的为数不少的丑恶现象,仍然应该是相声创作汲取的重要素材。

        (《北京日报》6.30 鹿耀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