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用鼻子保卫城市

    《 文摘报 》( 2011年06月30日   02 版)

        他们要经常去闻垃圾和粪便的臭气,都尝过头疼恶心的滋味。他们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用鼻子保卫城市。

        仍需人工嗅辨

        很多人都想不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对恶臭物质的检测单凭仪器设备仍难以完成,还要靠人的鼻子。

        “因为人的嗅觉某种程度上比机器还灵敏,对恶臭气体,有时候高精密的仪器测不出来,人一闻就能闻出来。根据国家标准的方法,恶臭污染物检测是指定用嗅觉来测定的,所以我们需要嗅辨员。”在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有10年嗅辨员资历的陈薇说。

        嗅辨员的数据能为有关部门进行环境治理提供执法依据。根据这些数据,发现哪家企业、哪个市政设施有问题,有关人员就会去查找污染源,并进行整治,把恶臭污染降到最低。

        臭气浓度检测结果事关重大,如何确保嗅辨员判断的准确客观?据介绍,每个恶臭样品的检测都要由6个嗅辨员一同进行多轮嗅辨。

        从现场带回的恶臭样品先要进行稀释,充入3只同样气袋中的一只,另外两只充入同体积的洁净气体。6个嗅辨员在空气纯净,没有任何异味干扰的嗅辨室内分格坐好,分别用嗅觉判断哪个气袋中含有臭气,6人都结束嗅辨后,再进行下一级稀释和新一轮嗅辨。每轮嗅辨,判断错误的嗅辨员就终止嗅辨,所有嗅辨员都闻不到臭气时结束整个嗅辨。最后,将结果汇总,根据检测标准规定的公式计算出样品的臭气浓度。

        与恶臭“为伴”的人

        恶臭的定义就是指令人不快的气味,整日与这类味道打交道,当然也不令人愉快。

        陈薇介绍,北京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嗅辨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填埋场、堆肥场等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要定期对相关情况进行监测。

        这意味着他们要经常去闻垃圾和粪便的臭气,“比如粪便消纳站排气筒里的臭气,你想大家平时上厕所都恨不得赶紧出来,我们要定期对它进行嗅辨,还是那种有意识地去闻,不是人们那种被动地闻。”

        几乎每个嗅辨员都尝过嗅辨后头疼恶心的滋味,“刚开始特别不适应,闻完了半天吃不下饭”。

        每年夏季,他们都常要做夜间臭气浓度的检测,因为恶臭在晚上比白天更明显,尤其在高温的日子。2008年夏,从奥运会到残奥会,整整两个月,陈薇和她的同事奔波在北京各大填埋场与实验室之间,每晚七八点出发,第二天早上六点结束,一拨人采样,一拨人嗅辨,轮番上阵。

        逢有大型活动,天安门广场上增设了移动厕所,陈薇和同事们要去检测厕所使用中的气味,他们检测过不同类型的移动厕所臭气强度,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移动厕所类型的选择。

        公共设施进行恶臭处理时该选哪种除臭剂,也是他们用各种除臭剂进行除臭实验,加以嗅辨,判断出哪种效果更好……

        嗅辨业:5年后或有较大发展

        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使嗅辨员的任务越来越重,也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在陈薇的单位,嗅辨员已从最初的7、8人增加到20多人。

        什么样的人能做嗅辨员?外人看来,嗅辨员要有神奇的鼻子,其实“嗅辨员就是普通人,有大众化的嗅觉就可以”,陈薇说,“平时要尽量少做可能导致嗅觉下降的活动,嗅辨当天不能喝酒、吃葱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不能化妆、用香水等。”

        位于天津的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嗅辨员培训的大本营,国内大部分嗅辨员都在这里参加培训考试、取得证书。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邹克华说,嗅辨员目前是小众人群,全国大概有3000来人。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管理者的重视和人们的认可,“可能5年后,嗅辨员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文内陈薇为化名)

        (《新华每日电讯》6.24 王京雪 刘功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