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教育看台

    名校“百年学科”竟靠调剂生源苦撑

    《 文摘报 》( 2011年06月30日   02 版)

        全国高考考生成绩和分数线近日公布,考生和家长开始奔走于各大高校了解学科情况。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一位前来咨询专业的家长说:“孩子预估能考550分。华师经济类专业分数线大概多少?”当有人建议其填报华师的名牌专业历史学时,家长却一脸茫然。“大学还开设这门学科?就算有,我也不让孩子报,这多难找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国学大师如钱基博、张舜徽等都曾在此任教。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里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坚力量。可就是这样的专业,现在却出现了需要靠调剂生源来撑门面的局面。该院系相关负责人透露:“每年招生人数中有20%都是调剂生。去年还有2名上线考生弃学复读,到了大一下学期,又有6名学生转到其他学院。”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武汉大学。武大的哲学专业仅去年就有6人弃学,中文、历史等专业也出现了弃学现象。

        面对重理轻文的社会现象,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张顺说:“近代以来,很多人将落后的原因全部归咎为技术的落后,忽视人文社科在国民教育中的强化,以‘器’代‘道’,认为文科专业无用武之地。现在人的欲望打开了,价值观开始松动,现在很多社会乱象,都与忽视人文社会科学在国民价值观构建中的主导作用有关。”

        (《工人日报》6.26 谢薇 高圣男 邹明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