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5月12日 星期四

    海外竞拍 中国买家遭遇诚信危机

    《 文摘报 》( 2011年05月12日   07 版)

        去年11月11日,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被一干中国人哄抬到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可惜,这桩令人亢奋的大生意竟在几个月后跑了单。

        收藏家马未都在博客中描述天价瓷瓶的竞买过程:“拍卖现场挤满了热情奔放的中国人,所有委托竞拍的电话线都占上了,能抢上一部现场电话都算幸福。拍卖一开始,加价都以百万美元计,大呼小叫,老外们马上没了声响,只剩下中国人英勇奋战。”

        竞拍而不付款,天价瓷瓶的遭遇也不是第一次,类似事件对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卖场上的形象落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上海书画院前院长、艺术家江宏说,“海外拍卖场上但凡出现中国艺术品,价格都像坐上火箭般一路狂飙,但事实上,很多拍品根本值不了这个价。于是,当买家事后感觉拍得贵了,索性一走了之,不付账就是。”。江宏解释道,这种出尔反尔的过家家心态或许来自海外拍卖的“零风险”,支撑交易的不是保证金,而是信用。“中国买家在海外拍场上赢得了惊叹,却丢失了敬佩!他们自以为钻了空子,保住了真金白银,诚信危机却在制造一个更大的黑洞。”

        据了解,在国外,商业诚信是普遍共识,作用举足轻重,一套行之有效的“黑名单”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买家一旦违约,个人的诚信将受到怀疑,由此波及的可能是你全部的事业和生活。

        (《文汇报》5.5 范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