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凤凰卫视创办15年。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接受了记者独家专访。
坚持“新闻,新闻,再新闻”
记者:从创办至今,“凤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长乐: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球覆盖。比如在欧洲,我们不仅通过卫星电视入户,而且通过欧洲大陆5个国家的有线系统实现了全面渗透。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华人聚居区域,我们更是作为基本频道进入,只要一打开电视机,就能找到凤凰台。
记者:现在有些电视台有以娱乐选秀立台的,有以揭家庭隐私为王牌节目的。凤凰卫视为什么选择以新闻立台?
刘长乐:我觉得我们得满足观众的知情权,我们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责任,所以我们坚持“新闻,新闻,再新闻”。
记者:媒体如果一味地迎合低俗的口味,必然会加速文化低俗化。
刘长乐:没错。像香港有的电视台,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它拍的电视剧越来越低俗,就是因为它们的收视盒都安在“师奶”家里。媒体如果只被收视率牵着鼻子走,放弃自己的判断力和引导力,只能走向低俗化。
打开视野、拓展格局
记者:在一片娱乐至上喧嚣中,“凤凰”是怎样拓展格局的?
刘长乐: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一种浮躁、浅薄、追求快速的倾向,这个时候,媒体人要有视力,就是要看得见,要有敏锐性、清晰性。但光有视力还不够,更要有眼力,要高瞻远瞩,明察秋毫,有洞见力,才能呈现出大气象、大格局。
记者:在资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深度报道的越来越少,有的记者甚至整天潜伏在网上找新闻。
刘长乐:媒体人一定要接地气。不仅我们的记者要深入第一线,而且我们还鼓励评论员到现场去,不能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走进大中华》的宣传片,就是杨锦麟的一个背影,还有一串足迹。“凤凰”看重足迹。像我自己也到现场去,我曾到河南做了两集《走进艾滋村》。“凤凰”不提倡念稿子。
记者:在文化速食年代,改版成了有些电视台的“新出路”?
刘长乐:创新不是整天改来换去,像得了“多动症”,对传统的坚守与遵循,对根的守护尤为重要。国外很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一办就是几十年,有很多粉丝就是喜欢老面孔。像我们的《锵锵三人行》等节目也都办了很多年了。关键就看影响力。没有内涵,没有含量,再好的时段、再多的版面、再巧的包装,也是浪费。
(《解放日报》4.1 尹欣 吕林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