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曹晖父子以个人名义,捐赠善款2亿元,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个人公益捐款。
“史上”最苛刻
根据曹德旺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的合同约定:基金会必须在半年内将2亿元捐款发放到西南五省区的近10万户困难群众手中;善款下发之后,将由评估机构随机抽检10%的受助家庭,如发现不合格率超过1%,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对超过1%的部分予以30倍的赔偿(最高赔偿额不超过项目管理费)。
该项目的管理费是600万元,这笔钱是按3%的占比计算出来的。“以前我们接手的项目,管理费的比例一般都是10%。3%的比例实在太低。”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陈红涛说。另一个挑战是1%的差错率。善款要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操作难度极大。
和时间赛跑
全程参与项目执行的陈红涛说,确定受助对象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环,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曾在一个村做过调查,问一个村干部:‘捐款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如果有3个人分不到钱,你该怎么办?’他的答复是:‘我自己不要,再动员几个老党员不要,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又问:‘如果村里只有一半农户能得到捐款,该分给哪些人?’村干部犹豫了一阵子说:‘这笔钱我宁愿不要了,会得罪人。’”
基金会首先圈定了17个项目县,再与县里共同锁定受助村。接下来就要把“有钱人”排除在外。“凡是在村里当官的,开小卖部的,家里有孩子出国读书的,一律排除在外。公示符合条件的农户名单,最后组织志愿者进村复核。”
工作过程中,基层干部有些对项目不理解。特别是个别乡镇、村组干部的亲属被排除在受益人之外。庞大的工作量也让一些基层干部叫苦不迭。项目规模最大的贵州省望谟县石屯镇,需要录入4700户的51000多条数据,信息录入工作人员却只是扶贫专干一人。
为了确保2000元“救命钱”不在发放过程中被截流,基金会决定直接将钱打入农户的个人账户。为此,他们给受助农户统一办理了接收资助款的专用存折。由志愿者复核农户信息时确认存折在农户手中,还要求受助农户签字确认资金已到账。
超低管理费
据统计,为了曹德旺这个捐款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派出了50余名员工和20多名助理;加上5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20多名社会志愿者和五省区扶贫办的干部,执行人员的总数超过1万人。
基金会和志愿者们面临的首要困难是交通条件险恶。大多数项目村距乡镇有1个多小时的山路,距村委会最远的自然村需要翻山越岭徒步12个小时才能到达。二是住宿和饮食条件艰苦。每个志愿者的包干费用总额才1800元,该项目实施时正值炎热的夏季,多数志愿者工作期间基本都住在乡镇15元/天的小旅馆,没有空调、没有淋浴间,自带干粮解决午饭。三是山区安全隐患多。虽然基金会多次强调“宁可爬山也不坐摩托”,但囿于部分项目村过于偏远和工作时间紧,搭手扶拖拉机或摩托都是常有的事。因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或大雨造成断路进而被困山中的事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交通意外。
各省、市扶贫办项目专干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我们给省扶贫办和项目县分别按2元/户和5元/户的执行经费支持,有时候光打印、复印存折就要亏钱,更别说基层扶贫办开展工作的路费和餐费了。”
近日,独立第三方披露了该项目的评估报告,确认92150户受助农户收到了2000元善款,误差率为0.85%。
(《广州日报》3.9 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