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流传民间的养生“老理儿”重新被提起,它们是对还是错?且听几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分析。
说法一:运动时出汗多才好
梁女士每周做两次热瑜伽,中午饿着肚子在35℃的高温环境下锻炼半小时,直到大汗淋漓。最近,梁女士时常觉得头晕眼花,人越来越虚,体力仿佛也随着汗水一起流出了体外。
尉中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主任医师):常在门诊中碰到这样的例子,为了健身或减肥盲目追求“燃烧脂肪”,锻炼不累到汗如雨下绝不罢休。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出汗与健身效果并没有直接关系。
运动不能追求量大、剧烈,而是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工作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无论选择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注意汗出适度,以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为“170-年龄”为度,且这个运动强度最多保持1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体弱老人宜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弱强度,以舒适为度,否则有害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运动,挥汗如雨,容易耗气伤津、耗损心阳;西医也认为,过量流失汗液容易使人体电解质紊乱。
说法二:吃什么补什么
很多人认为,吃什么补什么,补气血当然就应该经常吃动物血了。
米烈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一些人过分看重动物血的补血作用,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人体食入的任何物质都要经过吸收和代谢才能被身体利用,而并非吃进去的血可以直接成为人体的血液。动物血液不可多吃,同时要讲究“吃血”的方法。
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由于动物性食物吸收率较高,所以一些贫血病人常吃血的确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但贫血的原因很复杂,远不止缺铁这一种,还包括骨髓造血功能的减退、红细胞形态异常等。而且,许多蔬菜和水果内也富含铁质,所以补血不必非“吃血”不可。
说法三:老年人的皮肤怎么保养也没用
很多老年人不太注重皮肤保养,他们认为,自己岁数大了,再怎么保养皮肤也掩盖不了岁月的侵蚀。
孙建方(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人体皮肤汗腺产生的汗液和皮脂腺产生的皮脂混合后,会形成一层脂膜,使人看上去“油光满面”。这层不大美观的“油”其实就是天然的“护肤霜”,可防止皮肤干燥粗糙。年轻人的皮脂腺功能发达,皮脂分泌充足,很容易形成脂膜,即使不用化妆品,皮肤看起来也比较滋润;而老年人皮脂腺功能衰退,皮脂分泌较少,再加上运动量少,汗液分泌不足,很难形成脂膜,需要使用护肤霜或保湿霜以防止皮肤干燥、皴裂。
无论多大年龄,选择护肤品都要“简约”,成分越简单,不良反应越少。
说法四:心律不齐是心脏出了问题
很多人都曾出现这些心律不齐的症状,他们感到特别紧张。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心律不齐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除某些疾病可能伴随这种症状之外,睡眠不好、过量饮酒以及情绪紧张等都可以引起暂时的心跳节律异常,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几乎所有人一生中都曾有过偶发的心脏早搏现象。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身上出现的心律不齐现象多为非病理性的,对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也无需治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这些“小毛病”,都可以自行消除。不要盲目进行药物干预。一些治疗心律不齐的药物尽管会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很多副作用,甚至其副作用还要大于本身的治疗作用,如果盲目服用,最终只能是得不偿失。
如果心脏跳动异常的同时,还伴有头晕、乏力、气短、出汗、低血压等状况,就要去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人民政协报》3.2 王晶 陈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