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三毛逝世整整20年了。三毛自杀前打的最后一个电话是给谁?最后一封信写给了谁?
她身上有着文人的孤独
1990年1月9日,在台视做新闻主播的29岁眭澔平和47岁的台湾女作家三毛相识了。在此之前,三毛看眭澔平的新闻播报,眭澔平读三毛的书。因为同属于一家出版社,他们进行了第一次深入的访谈。
“我觉得三毛就像是拥有375个箱子的女人,特别丰富,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她身上文人的孤独,因为箱子越多,越少有人能进每个箱子去了解里面的风情。”
没想到三毛觉得这个比喻太好了。在后来的访谈文章里,眭澔平用《红楼梦》里的五个人物形容三毛:“她有着林黛玉的才情和敏感,但她的内心又像薛宝钗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制心和压抑,所以即使她心情再不好,要去葬花去焚稿,也还是会像王熙凤一样那么热情地对待别人甚至开导别人的迷津。而史湘云穿小子衣、生吃鹿肉的这种个性也散发在她撒哈拉和加纳利的生活中,可是最后从她身上跳出来的是贾宝玉,三毛真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调皮又善良,像贾宝玉一样讨厌科举、痛恨八股和虚伪的成人世界。”
鼓励朋友去英国读书
“当时我担任名利双收、人人羡慕的主播工作,不到30岁,要车子、房子、银子,好像都很简单,但我一直感觉自己生命里好像缺少什么,那一年三毛正在写《滚滚红尘》。”
尽管眭澔平是电视台收到观众来信最多的人之一,待人接物也很谦和,但这一年年终考绩出来,他被打了乙等。看到这个结果,年轻气盛的眭澔平递了辞呈。“给我打考绩的主管也是一个主播,平常对我客客气气的,原来背后是这样。”
三毛陪他度过了最低潮的一段时间。半年后,当申请到英国的两份博士研究奖学金后,三毛鼓励眭澔平辞去主播职位,而周围的朋友却都觉得这个举动是疯了。临行前,三毛把陪自己多年的一只棕色玩具熊送给眭澔平,嘱咐他一定要塞进行囊里。“她说荷西不到30岁就走了,她怪自己在荷西潜水时没能像以往一样坐在岸边等待,扮演那个守护荷西生命的天使。”
其实她不想走
1990年12月,眭澔平为住院等待开刀的三毛带去一只白色小熊。1991年1月3号,三毛的妇科手术做得很成功。前一天眭澔平去医院见了她最后一面,便动身到香港去办英国签证——这一次英国学校要开学。不料4号突然传来了三毛的死讯,惊异中的眭澔平回到台湾,发现自己的电话里留下了三毛最后两通电话。
“小熊!如果你回台湾了……我是‘小姑’。”
“眭澔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
至今眭澔平都觉得三毛不是蓄意想死,因为她曾对自己说过有四个剧本要写,日本要翻译她的作品,“我相信是有一种压力在迫近她,其实她不想走。”
三毛最后的信夹在《滚滚红尘》第66场戏那页,也是男女主角生离死别的一场戏:
“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要想你。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强,小熊,你也知道,我那批375把钥匙会有起码一百把交给谁。这次我带了那只白色的小熊去,为了亲它,我已经许久不肯擦上一点点口红,可是它还是被我亲的有点灰扑扑的。此刻的你,在火车上还是在汽车里呢?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了,欢迎你回台湾来。爱人三毛。”
两人虽然彼此那么多次交流产生了那么多火花,可最后一封信也让眭澔平花了好长时间才读懂。三毛最后提及:在台湾,有位深知我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给他,但我不能不说:“我真的很爱他。”
(《北京青年报》1.11 颜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