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广智院的“前世今生”

    《 文摘报 》( 2010年12月25日   07 版)

        青砖灰瓦的广智院饱经沧桑,这座建于一个世纪前的老院子,可说承载了很多“老济南”的回忆。它是济南乃至我国最早的博物院之一。

        1904年,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建立了一所“博古堂”,后迁到济南,并改名“广智院”。建设之初,广智院设计了“回”字形的陈列室、阅览室、研究所、布道堂。当时陈列有动、植物等13个自然门类,采用展橱、镜框、挂图等方式,展品万余件,常年开放。解放济南时,陈毅曾专门下令不要轰炸广智院。

        1952年冬,山东省博物馆的筹备人员进入广智院,并挂起“山东自然博物馆筹备处”的牌子,原来的展品全部被撤下展台,打包整理后,存放在一个小阁楼上。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济南市民面前。

        六十多岁的“老济南”张德东回忆:“那时候娱乐活动不多,主要是听大鼓和相声,偶尔看看电影,再就是去看博物馆展览,最早博物馆的门票好像是2分钱。”上世纪60年代,广智院举办了一次医学知识展,展览了很多人体器官标本。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燕子李三”的大腿标本,“李三的大腿真的跟一般人不一样,很粗,肌肉很明显。”张德东说,当时这个展览是济南的一件大事,几乎人人都在议论。

        张德东的儿子张军在广智院第一次看见了恐龙骨架和化石。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一次“性的自然史”展览,“当时刚开放,‘性’这个字大家说都不敢说。里面展示的主要是植物和动物的繁殖,跟‘性’沾边的就是一张男女交合的平面解剖图,当时我们都不大好意思看。”张军那时觉得很刺激。

        半个多月前,建筑规模庞大的山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在感叹新馆壮观的同时,不由让人想起这座隐于市井的广智院。

        (《齐鲁晚报》12.10 林媛媛 赵军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