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为大学护道

    《 文摘报 》( 2010年12月25日   01 版)

        一次火爆的家长见面会,意味着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下定决心要换个思路——

        以制造机器人闻名世界的科学家李泽湘最初连门都挤不进去,只能乐呵呵地倚靠着门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陈应天教授等人,起初只是坐在观众席上,认认真真地听讲话。 

        在12月18日举办的一场大学招生咨询会上,这些大人物都是配角。主角是身穿黑色风衣的朱清时,也是这所还没有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复的大学的校长。下午两点,这位校长正式宣布,筹办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将正式以“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的方式进行教改,成为中国第一所从教育部手中收回办学自主权的高校。 

    教授是真正的主角

        早在3年前,深圳市政府就将建设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个人均GDP全国第一的城市的目标是建立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第二年,一份包括200多名候选人的名单,摆在了“校长遴选委员会”主任王穗明的面前。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这位校长曾经以高调的姿态直面舆论,包括拒绝大学扩招、反对教育部本科行政评估等等。 

        猎头公司先找到朱,被婉拒。此后,王穗明上门,也遭到婉拒。这位退休的大学校长表示,已经替自己安排了写写书法、研究古陶瓷的闲适生活。 

        直至70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国良与73岁的电子科技大学老校长刘盛纲来访。他们说:“我们追求教改这么多年,都没有好的条件去实现,深圳的条件这么好,这会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这番话打动了朱清时。2009年,这位63岁的老人接受了聘书。 

        这位刚刚走马上任的校长同时申明了自己的建校原则,其中包括“去行政化”与“教授治校”。在他看来,只要有一所大学通过打破行政绑架的形式教改成功,就会跟上一批同样希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整个教育体系就能回归。他把这种改革称为教育界的“蛇口”,“30年前,经济要恢复活力,需要打破铁饭碗,30年后,教育要恢复活力,同样应该打破铁饭碗!” 

        对此,他先拿自己开刀:这个自1998年就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官员,严肃地提醒市领导,自己从到深圳那天起就只是个打工的。为了将行政力量的干预降到最小,他还制订了《南方科技大学条例》,其中,学校的最高决策需由理事会决定,而理事会中,一线教授代表不少于1/4,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不少于1/4。 

        朱清时对学校每位行政岗位的应聘者都要亲自面试,每次面试结束,朱清时还会提醒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在这里,我和你们都是配角,教授们才是舞台上的主角”。

        为了让主角尽快出场,这位老人常常要到世界各地“三顾茅庐”。 

        物理学家、剑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陈应天还记得,朱清时打来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严济慈老先生60多岁的时候还在教我们,现在我们60多岁了,也该为下一代做一些什么了!”为此,朱清时亲自飞到锦州,将南科大发出的第一份聘书交到其手中。 

        更多的人是主动前来的。甫一上任,朱清时便接到了李泽湘的电话。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之一,早在1986年,李泽湘就自发编写了关于高校改革的建议书寄至教育部。他告诉朱清时,为了“一代人的高教改革梦”,他愿意回国做义工。 

    变革并非一帆风顺

        用朱清时的话来说,自上任那天开始,他就被扔进了冰窟窿,每天要靠吃几种不同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他表示自己从未做过这么难的“实验”。 

        2009年9月10日,他赴深圳上任,9月15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便来到新校区施工现场,明确表示“南科大未批先建”。 

        另一个质疑直接针对南科大的校名,有人提出,教育部规定新建高校不允许使用“中国”“南方”等大词,南科大应改名为深圳科技大学。 

        朱清时采用的对策是借助媒体,那段时间,他开始大量接受采访,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改革理念。有关人士指出,借助民意是朱校长的一步好棋。 

        不过,一份发布于1986年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卡住了教育部对南科大筹建工作的批复。根据该条例,仅仅要满足获批筹建的条件,就需要在校生计划规模不少于5000人,这对于首批招生计划50人的南科大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朱清时的再三争取下,9月27日,教育部曾专门开会研究南科大的问题,会上的专家全票通过为南科大发个“准生证”。 

        另一个障碍是,根据现行制度,南科大要从专科开始办学,升到本科,再申请硕士点、博士点——要办成研究型大学,至少要30年。而对朱清时来说,一个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如果没有研究生将是灾难性打击。 

        这种现状让朱清时决定跳出现行体制,从教育部手中要回招生和授学位的自主权。他说,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一件事是等着批复干的。

    做一个真正的大学校长

        12月15日晚,朱清时亲自执笔,写就了《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长的一封信》。

        在信中,他明确提出:大学失去了办学自主权,造成高校“千校一面”。他也表达了收回“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决心。 

        这位老人不是没有顾虑:他担心拿不到教育部认可的学位,会影响学生未来报考研究生;他担心没有教育部的学籍,会影响学生的医保办理;他更担心的是,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招生咨询的时候就半路夭折。 

        让他欣慰的是,招生咨询会上,家长与学生的热情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一位70岁的老人陪着自己16岁的孙女来到咨询会,这个女孩儿已经拥有了14项个人专利发明,但做的练习题还远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她说,她想去一个不会强迫她做事的学校。 

        “我们希望中国能有一所尊重教育规律的大学。”李泽湘说,在国外,任何一所名校都是自授学位,真正的异类恰恰不是南科大。

        如今,这所大学正在修建新校区。早在朱清时到岗之前,深圳市政府就聘请了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为新校区设计了“极尽奢华”、“非常后现代主义”的教学楼。 

        这个即将动工的工程被朱清时紧急叫停。他提出了建设不装电梯的“小楼”概念,他将其称为书院,理由是“楼越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越远”。朱清时希望,在南科大的校园里,能形成一种对知识最朴素的敬畏。

        (《中国青年报》12.22 林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