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室揽书戏墨,激愤填词造句,苍天怎会老,太阳正盛年”,黎晶早年诗中的这几句,与其说是生命随感,不如视作他的自况。黎晶的人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戏剧性。他当过警察,做过银行信贷员,曾经主政一方,还曾是地产公司的法人代表,可谓知政事懂经济。他是作家、诗人,亦是书法家、画家、音乐家,真真是通文墨擅音律。如他自述:“我的人生,自然经历的区域性跨度大,工作经历的行业性跨度大,学习经历的门类跨度大,但这实际也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必然,我们这一代人是这样。”
这是他的赤子之心,他本可以毫不谦虚的收下多才多艺的才子这一赞誉,却偏要把饱满的热情、广博的见识、高度的智慧归结于时代的赠予。这一种光风霁月与天真可爱的品质,使他在曲折的经历中保持着一贯的独立人格。故而从政涉商都不曾使他背离本性,反倒为后来的诗词文章积累了素材。直至今日,他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书法绘画,品读其作品,我们所得的印象也是纯正的气质、刚毅的性格和坦荡的心境。理由无它,黄庭坚云“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黎晶学养、识见、胸襟,处处过人,所写所作又保持着诗人的天然之气,其书画风格豪迈跌宕,天真浩瀚,可以想象。
青春的火光
黎晶出身书画之家,幼年的梦想是考进中央美院,承继父辈梦想。他的父亲是已故的北京老书法家黎世豪。黎老先生16岁时就在琉璃厂画扇面,字也写得非常好,黎晶小时候整日看父亲写字、画画,耳濡目染,传统书画的根已经深植于他的血脉之中。不论是父辈亲长还是黎晶本人,都不曾设想他日后会涉足书画之外并屡有所成。
最初的转折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曾因一腔救国热情弃笔从戎,跟着冯玉祥当过兵。虽然因台儿庄战役中受伤,伤好之后便投奔延安,在抗战大学学过马列,跟张思德在山上一起烧过炭,但在复杂的政治运动中,还是不幸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不甘理想就此蒙上雾霾,1973年初春,22岁的黎晶怀揣着家里仅有的20元钱和生产队会计冒险给他开的准迁证,踏上了开往北大荒的列车。随后,在黑龙江嫩江县附近的山河农场落了脚。白天,他是农工、木匠、汽车司机、装卸工、修理工;夜晚,他是生产队的“精神领袖”,一伙儿知青围在大通铺上听他讲故事,朗诵诗歌。他甚至还在农场办过最早的“个人画展”,一屋子的连环画,远近的生产队都来参观。倘若生活允许假设,黎晶留在父亲身边,或许他在书画方面会得到更多技法和细节的指点。但北大荒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与他火热澎湃的青春理想交相淬炼,却为他注入了另一种更有深远持久影响的力量。
黎晶身材高大挺拔,面容俊朗,神似北方秋日蓝天下笔直挺立的白桦树。一米八七的他曾经是农场的篮球明星,也得益于此,被选调到黑河航运局。从此步步涉入官场,从宣传干事直到局党委书记,36岁时他已经是全国航运系统最年轻的一把手。
1991年,黎晶调任五大连池市委书记。凭着诗人的意气风发,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这个稍显保守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创作的诗歌《神奇的火山杨》也从此成为这个城市的市歌。“神奇的火山杨,千万年的风霜,折不断你铮铮铁骨,呈现出一派青春的火光”,提及黎晶,当地人用的最多的比喻也是火山杨。这也是他的一大得意事。
归来
北大荒回京之后,黎晶在延庆县做过副书记,在地产公司做过老板,在门头沟做过副书记。于仕途,也算是有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然而朋友、同事们始终觉得他的气质更符合一名艺术家。于是,当他在2004年突然将人生方向转向文学创作时,周围的人竟然都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仿佛他多年来的经历成绩都是为了这一刻的转身做着准备。他的好友、作协副主席张抗抗就曾说:“我知道在黎晶的心里,一直都难舍文学和艺术的梦想。后来他调到北京市文联担任领导工作,真是令人惊喜和欣喜。我曾戏言说这是‘名至实归’。黎晶主动‘回归’文化界之后,他对文学的痴迷挚爱,有了安放的场所;他的艺术才华,有了施展的广阔空间。”
“其实我是误入政界”,黎晶笑着归来。2004年开始,他的中长篇小说、诗歌、散文不断问世,成为文坛一时佳话。2004年,他发表了4部中篇、2部短篇,处女作《选择》被《小说月刊》等多家刊物转载;2005年,4部中篇,2部短篇;2006年,首部长篇《殉猎》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甚至引发了文学界一场关于黎晶文学现象的大讨论。“生活阅历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与纯作家不一样,作为一个从政多年、有知青经历的人,我有幸可以从更真实、深刻、广泛的层面来写社会。”《信访局长》、《只会种儿子》、《太阳没有血色》……对于黎晶的小说,《北京晚报》的评论是“官场实力派小说家的温情写作”。
黎晶感受敏锐,思想透彻,行文辅以天性流露,亦庄亦谐,生动有趣。他的小说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写从政时的人和事,总要为坏人安排一个罪有应得的结局,为自己当时不能实现的想法寻找一个合理的出口,这当然是艺术创作的手法,却也不能不说是他诗人的浪漫主义基因在“作祟”。
他的个性是棱角鲜明的,这在之前或许不能算是个优势。但此时起,他可以不必再为俗见掩饰或者改变自己了,艺术包容并且欢迎个性。他的多才多艺、心直口快、不拘俗套、果敢活跃一点点的舒展开来,让他看起来像是个满捧着梦想的青年。“坦荡荡,心里有啥脸上瞧。明晃晃,肚里的肠子挂在腰。说话不拐弯,处事不抹角。没有秘密,肝胆相照。”黎晶脱开了羁绊,把写在诗句中的心意兑现到现实处了。
先文而后墨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黎晶,是关于他的书法做交流。当时他的诸多身份中,还包括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北京书法院副院长、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等。本来以为会是一次非常官方、客气的会面,结果因为他的洒脱个性和彼此的气味相投,倒更像挚友相聚。于是抛开主题,先听他从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聊起,期间还间插着大家对时事的议论等等,总之话题似乎是漫无边际,谈性也都好得意外。最后当然还是关于书法创作做了深入交流,但是我对黎晶的感觉似乎更倾向于他作为诗人、作家的角度。无他,语言太有感染力的缘故。他的灵魂里显然有一股文人的自觉,除非你打断他的谈笑才会停顿。从他的口中,我们能听到他经历中那些故事的情绪,喜悦的、失落的、隐忍的、奋发的。他有才能把自己的事讲得真诚而有趣,让听的人入境、向往。
人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的精神或许是成才不可缺少的因素,但黎晶在私下的笔头功夫也一直是职业级的。虽说中间曾经为政务所累,并非一直潜心专注于书画技艺的琢磨之中。但对于自幼浸淫在书山画海中的世家子弟来说,寻常的功课却是不曾间断的。也因为在文学创作中与书画界的诸贤多有来往,黎晶从业余到职业的转型其实并不生硬。
他的才华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草书如百尺飞瀑,大气磅礴,笔势雄健,飘逸灵动,结字奇险,尽得直抒胸臆、挥洒自然之妙;他的行书参入草意,遒劲秀丽而神韵飞扬,重整体布局而通篇呼应,颇见造诣;他的隶书作品用笔古拙,融汇篆意,隽朗而有新意;他的篆书作品,线条凝重,静中有动,下笔有由,而不泥古法。
对书法创作如何与文学结合,他有符合诗人视角的独到见解。他提倡书法创作应该考虑书写内容的文学性质,以符合它们性质的形式语言呈现,实现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本人也就此做了实践,在读贴练贴之外,于点线结构、布局章法、墨色行气等处大胆探索,将夸张、变化等诸多现代艺术元素融入传统书法表现形式,融画意于书法,新意迭出,自然地彰显出他对创作个性的追求。2008年11月,中国书协与作协曾在首都图书馆首度联合办展,以“黎晶书画与文学”为主题,展出他的书画作品100多幅。媒体对于这批以线条语言诉说文学故事的作品给出的评价是“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带来一股扑面新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周铁农赞誉:“黎晶的书法和他的诗词一样激情燃烧,极具时代感。他用他鲜活的个性、独有的人生感觉,反映社会,反映民声,反映事物运动的过程,产生共鸣的振动,实在让我欣慰。在一幅幅点线结合的变化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字,是图,是意,是理。是用线条的语言讲述文学的故事,并首创了书法艺术文学性理论。我在他的身上和作品里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希望。没有民族特征的文化,就无法跻身于世界之林。我对黎晶寄以很高的希望,他具有这样的潜力。如果能顺势发展下去,我相信,在中国书法艺术之林中,定能成长为一株高大的乔木。”
他的创作无疑是浪漫主义的。站在黎晶的画前,很容易被他满纸的气势所感动。他的心胸气魄、澎湃激情,就蕴藏在一纸纸画中。他是有诗心的哲人画家,他的画更像一首诗、一阙歌、一篇散文或一部小说。懂画的人能读懂其中的情感。作协副主席张平看过?黎晶的国画作品后,认为其中充溢着国人称之为“阳刚之气”、西方人叫做“壮美”的精神与气息。他的作品中,历来雍容优雅的“鹅趣”有着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气势;苍鹰更是头角峥嵘,爪牙劲利,以静御动,活生生透出百鸟之王傲睨环宇的性格。不同于专业画家对笔墨功夫和技巧的专注,黎晶更看重笔墨的“自出新意”、神韵和水墨气象。他以清一色的大写意,不拘笔法的大胆行走,在画纸上跳跃出另一番气象,让专业画家们眼前一亮。清代书画家方亨咸曰:“绘画,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以黎晶的情况而言,他的绘画之功实得先天之气于他的胸涵万卷、文采风流。
书法艺术是审美习惯的呈现,它既反映着素养,也体现着才能。黎晶的书法,施墨厚重,结构奇崛,没有一丝媚态、分毫造作。不仅给人以视觉的张力与美感,更给人以精神的感动与震撼。近几年,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或以个人专场的形式展出,并被中国文联收藏。此外,还出版有《黎晶书法集》、《中国书法家黎晶》等作品集。他无疑又像在文坛一样,做了一次“后来的勇士”,让大家惊喜了。
唐代张怀瓘论书云:“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古代书论家强调渊博的学识是书家获得灵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书法创作的前提与基础。苏轼也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文字本是书法和文学的共同母体,以他活跃敏捷的文学才思、灵动飘逸的诗人气质和激情澎湃的创作心态作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黎晶一定会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追梦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更容易吸引和影响别人。像黎晶这样的人,是不常有而不能没有的。他的个性如此强烈,形象如此饱满,以至于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往往太过深刻反倒难以形容出具体的细节,只感觉到心仿佛受到鼓动,精神也被他牵引,似乎连少年时的梦想也被他泼溅过来的情绪重新显影出来。对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生活阅历多姿多彩的人进行描述容易也难,如果是给夜空点缀星星式的罗列,显然轻而易举,若是想深刻理解他人生历程中潜伏的脉络,恐怕不易,因很难感同身受的去想象、去比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黎晶是一直在追梦的人,他的梦,也正越来越美好。
诗人天然最书家,任何一种艺术,本质上都是自写性情的美的创造,成功的道路要靠自性的开悟,黎晶明白,他的路就在自己脚下,也在自己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