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生活·视界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0月01日 星期二

    安徽:奇山古村秀皖南

    任启亮 《 书摘 》( 2013年10月01日)

        生于淮北,长于淮北,离开安徽近三十年了,没去过黄山,没到过皖南,这常常成为同乡和朋友聚会时嘲讽的借口。那么美的一个黄山,那么多姿多彩、集自然景观与人类创造为一体、独具特色的皖南,每天都有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参观游览,作为一名安徽人竟然没去过,实在说不过去。

        其实对黄山和皖南的向往久矣!读中学时,数学老师是屯溪人,化学老师兼班主任是歙县人,从她们的嘴里经常听到对皖南风光的零星介绍和对自己家乡的由衷赞美。因此,从那时起,就向往皖南,羡慕皖南,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亲近这一方美丽的土地。

        去年年末,我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到了心仪已久经常在梦里畅游的皖南。

        早就听人说过,从合肥到黄山,走高速路需三个多小时,两旁景色美不胜收。可惜我们离开合肥时已是晚上,又适逢隆冬季节,我们的车高速行驶,一切景色都在黑漆漆的夜色里,除了车灯照亮前方的道路指示牌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车子已经驶入皖南地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车窗,为的是能够感受一下皖南的气息。到了一处可以暂时停车的路段,干脆打开双闪下车。啊呀,真是太美妙了!静谧的夜,漆黑一片,微风轻轻吹过,把湿润的空气吹进鼻腔,温柔而清新,散发着甜甜的香;繁星点点密布天空,感觉离我们特别近,星星也特别多、特别亮,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种景象了,那一串七颗特别亮的星不用说一定是北斗星了。原来皖南的空气是不同的,皖南的天空也是不同的。

        游黄山一定是首选项目,早餐后即驱车上山。进景区的路虽然不长,已经让我们饱览了皖南的别样风景,两旁茶树园碧绿泛光,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进了黄山景区后,先是一片片的竹林,披绿滴翠,然后是松树苍劲挺拔,还有一些其他的树木也挂着绿叶,根本不像是在隆冬季节。这与我刚刚经过的淮北形成鲜明的对比,那里树的叶子早已掉光,在寒风中摇摇晃晃,远远望去村庄没有任何遮挡,全部暴露在一片萧瑟的原野之上。

        乘缆车上山,然后跟着导游的脚步,一路游览。有的能够登临,有的只能远眺,光明顶、黑虎松、曙光亭、排云亭、散花坞、飞来石、连理松、笔架峰、始信峰……这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天空瓦蓝瓦蓝,万里如洗,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雪,还有雪花星星点点披挂在巨石和松树之上。到黄山,人们便会给你说起黄山四绝,即怪石、奇松、云海、温泉,现在又加上一绝叫作冬雪。这一次由于天特别晴朗,没有出现云海,却领略了她的冬雪。有了雪的装饰,黄山更加动人。

        在黄山的石阶上时上时下,或近观奇松,或远望群峰,或面浴清风,或耳闻林涛,都会使人有心旷神怡、如临仙境的感觉,奇妙无比,鬼斧神工。这一块土地太神奇、太博大精深、太不可思议。尤其使我好奇的是黄山的石头和松树,毕竟是隆冬季节,很少看到其他的花花草草,唯有石头和松树最显眼,最令人遐想。在我的眼前,黄山成了石头和松树的结合体。那些巨石,那些山峰,怎么生成如此这般,似人像物,惟妙惟肖,仿佛这些石头都是有生命的、灵动着的。它与我们一样流淌着鲜红的血液,但它更有定力,不像人类那么善变。比石头更神奇的还有黄山松,破石而出,浑然天成。虽然身材不是那么高大伟岸,有的甚至貌不惊人,但株株生长有年而又不老态龙钟。黄山松大多是在石缝中成长起来的,甚至石头没有缝它也能钻出来。当地导游告诉我,黄山松的种子随风飘落到石缝里,因为黄山的石头在夏天雷雨之后使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渗透到松树的根系,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并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腐烂的树叶和花草就成了松树的养料。可想而知,松树需要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在游览的过程中,一直有涛声跟随,像一首千变万化的音乐,生动悦耳。我心想,其实,黄山最神奇最有生命力的是石头、松树、林涛。他们才构成黄山的绝唱。

        从黄山下来,已是两点多钟,而且当晚就要赶到江西景德镇,我们直奔宏村。

        皖南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不仅自然景观独特,那些掩映在山岭和茂林之间的亭阁寺庙、架设在清泉和河流之上的古桥、散落乡间田野上的牌坊、白墙青瓦的古村落,还有遍布各地的百姓祠堂、村边池塘,甚至一块石头和一棵古树,都是文物,都是历史,都有一段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皖南的古民居、古村落数不胜数,各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递、宏村。

        宏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古村庄,它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明清两代。到了村前,跨过架设在南湖之上的小桥,我不由得又退了回来,要站在岸边多看一会儿,望个仔细。这个村庄十分符合中国民间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背依青山,郁郁葱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可以挡风遮雨,还成为村庄的一道厚重的背景,把整个村子衬托得更加完美、妥帖。村前的这一泓湖水碧波不惊,白墙青瓦倒映在水中,如诗如画。我参观过不少名人故居,都讲究背山面水的格局,而且那大多是一幢房子或一个院子,宏村却是一个村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保存完好的房子仍有一百四十余幢。这难道不是奇迹!更为奇特的是,一条弯弯曲曲哗哗流淌的溪水,连接着家家户户,使全村成为一个整体。这条普普通通的水溪,不仅连接着全村人的生活,而且传递着全村的信息,连接着全村人的命运和血脉。如果没有这条渠水,宏村也许不是今天这个样子。这是多么精巧的构思、多么伟大的创造!

        跨过小桥,最先吸引我们的就是南湖书院。据说明末宏村就有六所私塾,为了让子孙有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清嘉庆年间,全村人集资在南湖岸边建造了南湖书院。这样,全村的子弟就可以集中到书院读书了。这是一座高大而独具特色的建筑,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等部分组成,不用说别的,就看这些名字,就可见宏村人对教育的重视和高雅的精神境界。不是吗,就是这所书院,走出了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总理汪大燮等一大批名人学士。

        沿着参观路线,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院落都令人流连忘返。从房屋布局看,厅堂、卧室、书房、走廊、花园,处处透着朴素、大气、殷实、学问。室内摆设也深含寓意,如家家厅堂置放花瓶镜子,寓意男人出门经商平平安安,女人守家心静如水。最醒目的是厅堂和书房的一副副对联,有的选自古人,有的请他人或自拟,如“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等,或抒情明理,或励志劝学,无不表现出主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品位。宏村建筑还有一个特点,便是精湛绝伦的雕刻艺术,有砖雕、石雕、木雕,门楣窗棂、屏风墙壁、厅堂书房,放在任何地方都恰到好处。雕刻内容有花草树木,有飞鸟走兽,更有展示民俗活动的场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皖南的民居反映皖南的历史和文化,给美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与其相映生辉,更与徽商的发展兴起密切相关。徽商在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他们“十一二岁,往外一丢”,足迹踏遍江浙等沿海沿江地区,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惨淡经营,逐步发展壮大。皖南正是徽商的重要发源地。他们挣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却没有放荡江湖,而是把财富和荣誉带回故乡,摆放在自家门口,藏在群山和密林之间。有一种说法是徽商经历了太多的战乱饥荒,看到了太多的人间万象,反映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恐惧和拒绝。

        我以为这可能有部分道理,徽商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和孤独寂寞,他们更体会到平平常常、平平安安的真谛,不去追求表面的浮华,而是把身心放在与故土、山水更近一些的地方。所以那些建筑虽看上去不起眼,但在极其简单的或者单调的白墙青瓦里面,有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理解。这可能也是皖南人或者安徽人的性格吧。

        从宏村出来已是傍晚,又要赶路去江西,没有时间再继续参观,只能很不情愿地与皖南告别。行驶在皖南的土地上,却把对皖南有关的记忆和知识储存全部调动起来。皖南有丰富悠久的历史遗存,如有饱含血泪与荣光的牌坊、记录家族发展繁衍历史的祠堂;还有闪烁着历史和智慧光芒的人物,如民族英雄金声,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熹,清代父子丞相曹文埴、曹振镛,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画家黄宾虹,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胡适,平民教育家陶行知……还有享誉世界的文房四宝,淮北人听不懂的方言,以及别样的民俗风情,更有如诗如画的四季风光。皖南是一首旋律优美、浑厚雄壮的音乐,是一部流动着清泉和血液的史诗,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大书!

        短短的一天时间是看不够皖南的,也是有愧于皖南的。以后,也许是不久,我一定会再访皖南。

        (摘自《一路风景》,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定价:3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