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生活·视界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苍茫山水墨书画

    程大利 《 书摘 》( 2013年07月01日)

        墨  说

        天地玄黄。

        玄是中国人心目中的黑色。称黑为玄,多了一层哲学意味。黑,象征着厚重、沉稳、内敛、庄严,与白相对,构成了色彩的两极。中国人是尚黑的民族,黑头发、黑眼睛,在黄土地上黑色的衣服能托起天地,庄重之极,沉稳之至。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或者说特质在这黑里显现出来。对黑的敏感与生俱来,仰观俯察,通德类情,以此而推知天地的运行规律,阴阳的学说就此而生。由黑及白的艺术辩证法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出发点。

        黄土地上烧黑的物质可做颜料,“黑”与“土”两个字的组合称为“墨”,墨到了骨、皮、帛、纸上,产生了与白对照出的效果,由于水的介入,黑白之间出现了无穷的变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浓淡干湿可状大千世界。不同的情感可以借助墨的万千变化去抒发,中国的水墨画就从这里开始了。

        谈到墨,不能离开水,墨的润、枯、浓、淡全靠水分的多少加上用笔的速度来控制。水决定着墨的轻重,即水的量度决定着墨的量度。墨重,适于表现阳刚、庄重、浑厚;墨淡,宜于表现阴柔、清秀、含蓄。墨气润泽,显示出华滋和灵秀;墨色枯渴,又展现出苍茫和浑朴。墨带着观者宏微广远的思绪和无堪的想象生发变化,反映着中国人独有的哲学观念。中国人把墨使用到了“尽精微,致广大”的境界。西方人认为黑色是诸色相的复合,这是被物理学证明了的科学。而中国人的“墨观”除了证实这一科学道理外,又大大地推进了“黑”这一色彩的哲学含义,与水的交融使它无限地延伸,在表达整个世界的同时,还展示着人的全部情感变化和辩证思维的道理,清晰地诠释了中国的古典哲学,同时破译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全部艺术法则。墨的变化验证着宇宙运行的玄机。    

        千载而下,士夫文人对墨情有独钟。古来大师没有一位不是用墨的高手。自宋而下,元、明、清诸朝的画人把墨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站在前人的作品前,“元气淋漓障犹湿”,太多太多的作品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因笔墨贴合着太极阴阳的规律,可以有无数排列组合的前景。如果我们研读《周易》,更深感墨法与笔法是中国的以古典哲学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穷途末路”说显然是认识的局限,而无可限量的前景正是水墨艺术的未来。

        画  境

        中国画讲人文修养是有传统的。中国的文人画更是修养的外化、知识的记录。

        书画之道也是做人之道,书画艺术含纳天、地,人之精、气、神,包括着人文意象和人格旨趣。这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正体现出一种精神品格。在儒家的文化视野中,书画之笔墨正可以反映人心、人性的寄托,以此为指归,体现书画家的人格理想。全面的艺术辩证法也正是体现出收放有度、张弛有节、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实无华的境界很难达到,行云流水式的道是大道,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修养,就要奔向这个目标。

        谢赫《古画品录》谈到六法论,第一条“气韵生动”不是谈画的,而是谈人的。“气韵”是人品修养的结果。气韵不高,画无法高。气韵生动是画面效果,同时又是人格记录、精神标志。一个人入俗,便比较难办,所谓“俗病难医”。

        气韵是表现在画面上的格调、境界和精神,意境和神采是通过物象表现出来的。格调是用笔墨表现出来的。

        诗、书、画、印都是心声,是画面整体的效果。把它挂在墙上,慢慢欣赏,可以终日对坐慢慢看、天天看而不至厌倦,那就说明画里有内涵。黄宾虹的画就有内涵、有内在美,如一个朴实的村姑,没有浓妆艳抹,但是越看越美,质朴无华。    

        真的好画,是高于大自然的,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产物,它有个性,是很多年形成的一种个性特点的东西,而不是表面上的张力、形式感。

        书  法

        书法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汉字变成书法这是很神圣的一个过程。日本人把它称为书道,从中国引进了书法文化之后,他们用“道”来命名这个现象。法和道之间,道更能体现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天道,人道、书道,那么书法在中国历史非常长久了。外国人到中国来,看到书法很好,想学书法,就问一个老师:“我想学书法,需要多长时间?”这个老师跟他说:“需要五千年。”果真需要五千年吗?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特定的人文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艺术现象,它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五千年历史积淀的结果,所以书法是非常神圣的事业。

        形式超越和生命象征是书法艺术的美学本质。书法艺术的神采来自笔意和笔力。力和意的不同,来源于书法家的个体差异,书法家的性格、气质、人品、趣味、功力、学养、天分、资质的不同或悬殊,就流露出书法面目的多样。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赵孟烦和颜真卿的字。颜真卿的字圆浑柔劲,赵孟烦的字就圆浑甜美,一个是往刚性上发展,一个是往柔性上发展。有的人天生机巧,喜欢秀;有的人天生执著,喜欢拙;有的人喜欢流畅,有的人喜欢浑朴。审美的差异往往是趣味、学养乃至人格的差异。这个差异确实存在。

        书法能渗透于笔墨挥洒的过程之中,并通过生动而富有生命意志的形象显示出来。意象以尽意传达出富有生命情调的意象之美,这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的象形文字是绘画,书法和绘画对中国艺术来说发源于一个原点。

        书道即人道,也可以推及天道。书道、天道、人道,本质是一样的,书法艺术可以含纳天地人之精气神,包括人文意象和精神。书法的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统一,正体现出一种精神的品格,所以我们说书法具有人文精神,其根据就是来源于此。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流派,中国历史上,儒、道、释的学说,是从大的文化范畴上来讲的。在儒家的时代,同时还有道家、法家,先秦百家争鸣的众多哲学观点相辅相成,相对立而又相促进,儒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哲学流派,成为一个经典流派,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长期以来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在儒家的文化事业中,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寄托人心人性,并且以此作为书法的主体,可以寄托人的审美情感,表情达意,可以寄托人的理想愿望,儒家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摘自《师心居笔谭》,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定价:9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