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讲义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京城游居的日子

    步非烟 《 书摘 》( 2013年07月01日)

        宿舍小铺

        房子不是家的全部,但却是家的载体。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出身平常的外地女孩,想要拥有自己梦想中的家,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我从没有想过一步登天。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梦想有着鲜明的规划,却又有循序渐进的耐心,和退而求其次的宽容——如果我没有一座房子,至少可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

        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便是北大学生宿舍。第一天报到的时候,大家都在争抢靠窗的下铺,我独自选择了墙脚的上铺。因为这里最不被打扰。去小卖部定做了深色的床帘,将不足两平米、只能坐直的空间围了起来。空间有限,墙上必须好好利用,于是一个个铁架子,连成排,成了书架,存放着买来和借来的各种书籍,也存着幼稚而热情的学术理想。那时的我们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但又的确是读书最好的时代,一心一意,心无旁骛。

        给自己列出了长长的读书计划,书目横跨古今中外、文史哲商,每一部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明珠。那时初生牛犊,心比天高,无论文字多么艰涩,都毫无畏惧。书名后都标注出预计完成日,盘算着会将恢宏计划在一两年内实现。然而,到现在却也不过完成了三分之一。

        那时,去书店是一件痛苦的事,想要的书和兜里的钱永远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书和床上狭小的书架也是一样,一学期下来,床上堆得下书就堆不下自己,不足45公斤的我常常只能侧卧。那时就想,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无论如何一定要有独立的书房,书插满架。

        有时候也会去逛街。那时中关村还不像今天一样寸土寸金。北大北门外还容得下一个小商店批发市场,上百个摊位,琳琅满目,贩售廉价却色彩鲜明的服装和闪闪发光的小饰物。这里是囊中羞涩又爱美的女生的最爱。记忆中起初那两年,衣服买的很少,却独爱逛居家用品。陆续淘回了挂在墙上的布艺储物袋,带着粉色蝴蝶结的挂衣架,可以吸附在墙上的花朵壁灯,后来又添置了一个床上用小桌子,可以趴在上面看书、写作。桌上摆着各种各样卡通图案的笔记本,这些漂亮的本子将来会被我长篇小说的初稿填满……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宫廷风、公主梦被压缩到了最简,但还是没有消退。她们简化为镜子上塑胶压成的花纹,相框上似是而非的蕾丝,房顶上垂下的人造水晶风铃。她们装点了这个小小的空间,成为我第一个自己亲手装扮的地方。在灯光下,她们也会闪烁出美丽的光芒,但白天的阳光投照下来,就让她们粗糙与草根的本色无所遁形。但这份粗糙却也理直气壮,不卑不亢。

        这就是对生活的爱,和对未来的信念。

        租房挤车

        那时已经有了网络,我渐渐将自己的故事贴在校园BBS上。我至今仍无法忘怀最初的一批读者,他们那些零散又真诚的讨论,成为鼓励我继续写下去的最大动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我的朋友,一起聚会,一起唱歌,一起看世界杯,最后又各自散落天涯。

        不久之后,一次机缘巧合,故事被一个前来潜伏的期刊编辑发现了。之后我的文字开始在期刊连载。刊物半月一期,催稿很紧。为了应付学业和赶稿进度,开始经常熬夜。正好也有了一些稿费,于是不愿打扰专心念书的同学,准备出去租房。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小区,租金便宜,环境清净。只是,离北大有四十分钟以上的车程,如果坐公交车,时间则还要延长一倍。房子是一居的,底楼,窗外正对花坛,十分幽静。我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租下来。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只要适合写作,交通上要花一些时间无关紧要。

        然而,从二线城市来的我显然低估了帝都的交通状况。

        每天早晚高峰的公交车能将人磨成纸片,也能磨碎任何一个女孩的公主梦——因为在密闭的车厢里,一切蕾丝裙摆都是累赘,任何弱不禁风都成为可笑。这样的日子,只要坚持半年,相信林妹妹也一定能锻炼出臂肌、腹肌、叉腰肌。回家后累得连发梦的时间都没有,只想躺下。人家都说在北京,没有经历过早晚高峰的锻炼,不算体验过生活。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都是战场。公车上高高低低的手扶杆是没有必要的,不要说急刹车,就算把车厢整个倒过来,里边的人都会纹丝不动。至于地铁,虽然经常有人会挤不上车或者挤不下车,但其实都是没有经验所致,只要掌握好方法,往人流中一跳,可以脚不沾地地被抬进去。

        一次期末,在因为暴雨引起的交通堵塞,导致我考试迟到后,我决定搬到离学校更近的地方。

        还记得那时候是大雪,出没于学校附近的各大小区,没头苍蝇一样在雪地里贴纸条,找每一个居民老太打探有没有出租房的消息。每天要游荡到很晚才能回来。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是其中一个小区的物业打来的,说是有合适的房源。我喜出望外,冒着大雪匆忙赶过去,结果物业管理员却一脸冷漠,给了我一个小桶和一张抹布:去把你贴的小纸条都处理掉。

        这时才知道上当。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就在我踩着积雪,站在大风里满腹委屈地铲纸条时,有一个老太太问我:姑娘,你是要租房么?我傻傻地点头,老太太将我领到附近的一个房间,打开门,暖气扑面而来,让被冻僵的我竟差点有落泪的冲动。那是一个一居,有简单的装修,卧室很宽敞还有阳台,唯一的缺点是在一楼,几乎没有阳光。

        我没有犹豫,签下了租约。

        这段雪天找房的经历终身难忘。我在那个小屋里住了好多年,本科毕业、考研,直到度过了整个硕士时代。

        梦想中的家

        决心步入出版市场后,我签约了一家新成立的文化公司。我的作品一部部出版,杂在畅销书大流里,却也从来没有大红大紫过。直到第七本单行本出版的时候,我已小有名气,决心改换一家更成熟的出版商。谈判的时候,那位业界著名的书商很从容地对我说:我也可以按照行业规矩谈版税,但为了争取你的合同,我一笔先付给你几十万吧。

        就这样,那个被砸钱的传说莫名其妙地实现在了自己身上,有点不敢相信。等到钱到账时,我看着卡上一大串余额,还是有点恍惚。糊里糊涂地梦想成真。有了这笔钱后,我突然想到了我对家的梦想,那个有着鲜花与丝绒的房间,那座早已在生活中失去了色彩的幻想城堡,必须由我重新着色。

        于是,买房提上议事日程。接下来便是存钱。一有收入就跑银行,有时候一天竟要去两次。两年之后,算了算,竟也差不多七位数了。我还在傻乎乎地想,再等下一笔版税到账就可以凑整时,一位“过来人”朋友提醒我,买房是一桩长期战役,一定要早作打算。这时我才仿佛突然领悟到,房子不是超市里的大白菜,准备好钱后随去随买就能拿一棵回来。现在,我至少应该开始看房了。

        于是开始奔波在各大楼盘,听售楼小姐指着一个刚挖开的地洞,动情地描绘未来的花园洋房,辞藻华美,天花乱坠。回家后依然是那个光线昏暗的旧公寓,和我的那只黑猫为伴。

        在是否贷款的问题上,父母的意见和我差别很大。老一辈总是宁可房子小一点,也不愿意背负巨额债务。最后达成一致,贷款额不得超过总价百分之二十。事后想想,自己的确是和商业头脑无缘,在这个超前消费的时代,居然要存够百分之八十的房款,才有勇气去找银行贷一个尾巴,错过了大好时机。    

        在当时,这样的预算还算得上充裕,我一开始心气很高,独栋、叠拼,至少也是复式楼中楼。到了这个时候,我最初梦想中的城堡已经脱离了童话的色彩,渐渐具象起来,那些过于奢华虚幻的特质,都可以舍弃了,但唯独楼梯间不可以。一直以来,对房子的想象中就有一个楼梯间,上面挂着长长的水晶吊灯,两旁是琳琅满目的照片墙。妈妈爸爸住在楼下,晚饭时会到楼梯口叫我吃饭。而我养的那只黑猫,会趴在楼梯上,带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深沉地看着客厅,守卫着楼上的我。多少年来,这些画面反复涌上心头,最终成为一种执念。

        梦想实现过程中总是有很多问题,不是我太挑剔就是父母不满意,要么就是要四年后才收房的期房。最后发现,就在我犹豫的过程中,房价一路上行,速度之快让人惊讶。当我终于明白过来,每多等一天,需要贷款的额度也在变多时,在经济上没什么见识的我开始慌了神。

        计划变得紧凑,过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被打消。终于选到一个小区,环境不错,离北大也近。本来是去看一套复式,但恰好房主不在,中介顺道介绍了另一套。处于小区中心花园旁,坐北朝南,但是没有楼梯间,只是平层大户型三居,精装修。我原本对这样的平层很不屑,但想到既然来都来了,就去打望一眼。

        推开房门的时候,我竟然有些惊讶。房间被漆成温暖的色调,午后的阳光照进长长的飘窗,在木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虽然没有宫廷款窗帘和提花墙纸,但不知为何,这一幕却和我多年前的幻想重合在了一起。

        那一刻,突然觉得,楼梯间什么的都是浮云,我要的不是一个在朋友面前炫耀的奢侈品,而是我的家。

        可能是疲倦了,也可能是迫切想从没有阳光的出租屋里搬走,我决定不再犹豫下去。拍板,交定金。

        到了付款的时候,我去银行把所有的存款都取出来。排在我身后等待的储户等得几乎崩溃。存折上一笔笔排得满满的,全是活期。最少的一笔才五千,每一笔都算利息,核对,签字。一个多小时才取完。握着着一大叠存根,心里突然有点发酸——曾经拥有这么大的一笔存款,却在我心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就这样轻轻一划,从一间银行交给了另一间银行。

        存钱的时候,它们都只是一个数字,冰冷、遥远,却是这十年来我写下的文字所换。当我最初写下这些文字时,从未想过它们能换来这些数字,也没想到几年中它们已不知不觉累积到七位数之多。我有些惊喜,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说不上多,但却每一个都是自己亲手创造。

        原来,这一切多年前就已注定。那个趴在阁楼上,幻想着光怪陆离故事的女孩,早就找到了她的魔法豆——那就是她多年来伏案写下的文字们。终有一天,她会用它们,将自己梦想中的家变为现实。

        (摘自《理想青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版,定价:2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